经过多年的品茶、学茶,苏轼对煎茶、烹茶也颇有研究,认为“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甚至对于泡茶的水,苏轼也很有体会,在《东坡集》中,他总结出南方的水比北方的水好,江水比井水好,泉水最好。“沐罢巾冠快晚凉,睡馀齿颊带茶香”,词人的爱茶之情可见一斑。
李清照饮茶助学
宋代著名词人李清照生在士大夫之家,十八岁时嫁给赵明诚。夫妻二人志同道合,常常一起勘校诗文,收集古董。她与丈夫赵明诚回青州(今山东益都县)故第闲居时,常常于日暮黄昏,饮茶逗趣,由一人讲出典故,另外一人说出在某书某卷某页某行,获胜者可优先饮茶。据说有一次,李清照正在喝茶,赵明诚说错了,李清照“扑哧”一笑,不仅茶没喝到嘴里,还泼了自己前襟一身茶水。
李、赵二人在饭后间隙,边饮茶,边考记忆,不仅给后人留下了“饮茶助学”的美谈,亦为茶事添了风韵。
宋徽宗:贡茶得官
宋徽宗在位期间,虽然朝政腐朽黑暗,但他却是个艺术奇才,不仅工于书画,通晓百艺,还对烹茶、品茗尤为精通。皇帝评茶论具,下面的群臣自然趋之若鹜。据《苕溪渔隐丛话》中记载,在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的时候,漕臣郑可简创制出银丝水芽,制成“方寸新”,由于茶色像雪―样白,所以取名“龙团胜雪”,进献给宋徽宗后,皇帝十分高兴,便赐他为福建路转运使的官衔。
后来,郑可简指使儿子巧取豪夺了侄子千里辛苦找到的―种叫“朱草”的茶,并故技重施,让自己儿子带茶进献给宋徽宗,结果其儿子也一样因为进献有功而得到封赏。后来父子二人荣归故里的时候郑可简得意地说:“一门侥幸。”而他的侄子由于朱草被夺而十分生气,便顺囗对曰:“千里埋冤。”
乾隆与十八棵御茶树
传说风流天子乾隆六下江南有四次都与茶有关。有一次,微服私访的乾隆到西湖狮峰山下的胡公庙游玩,看到很多妙龄采茶女在采制茶叶。采茶女的纤纤玉手轻轻—折,碧绿鲜嫩的叶子就轻巧地飘落到茶筐,煞是美妙动人。乾隆不由地被吸引住了,痴痴地欣赏这一美景,待采茶女发现时,忙掩饰般地也抓起一把茶叶,装作采茶的样子。采茶女看到这位气宇轩昂的公子采茶手法如此笨拙,不由地笑成一片,乾隆也不好意思地笑了。正赏玩有趣之际,忽然宫内有太监来报说太后生病了,请皇上速速回京。
乾隆—惊,顺手将手里的茶叶放入口袋,火速赶回京城。其实太后并无大病,只是惦记乾隆久出未归有点上火,现在看到乾隆归来,自然非常高兴,病已好了大半。忽然闻到乾隆身上有香气飘来,即问是何物。乾隆这才发现自己将龙井茶叶带回来几片,于是亲手为母后冲泡了一杯龙井茶,一时间,龙井的清香味更加浓郁,茶汤也碧绿清澈。太后连喝几口,但觉这茶汤甘鲜清爽,肝火顿消,病竟然痊愈了,连说“皇儿的龙井茶胜似灵丹妙药”。
乾隆见母后病愈了,也非常高兴,立即传旨将胡公庙前的十八棵茶树封为御茶,年年采制,专供太后享用。这就是十八棵御茶树的传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