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吉白茶平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安吉白茶平台 首页 白茶资讯 查看内容

文化引领,乡村产业振兴大有可为

2023-1-18 13:38| 发布者: admin| 查看: 3| 评论: 0

摘要: 文化引领,乡村产业振兴大有可为文旅中国2023-01-17 19:40北京中国文化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官方帐号关注2022年12月23日至24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指出,要全面推进“五个振兴”,统筹部署 ...
文化引领,乡村产业振兴大有可为

文旅中国

2023-01-17 19:40北京中国文化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官方帐号
关注

2022年12月23日至24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指出,要全面推进“五个振兴”,统筹部署、协同推进,抓住重点、补齐短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落实产业帮扶政策,做好“土特产”文章,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向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要效益,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

去年6月,文化和旅游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见》,把“文化引领、产业带动”“农民主体、多方参与”“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科学规划、特色发展”作为基本原则,并提出到2025年,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有效机制基本建立,优秀传统乡土文化得到有效激活,乡村文化业态丰富发展,乡村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利用,乡村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文化产业对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带动作用更加显著,对乡村文化振兴的支撑作用更加突出。

发展乡村产业,最重要的是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乡村资源、产业基础、人文历史等优势为依托,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本地的乡村产业。不少省区市也明确了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重点领域,提出了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建立会聚各方人才的有效机制、加强项目建设和金融支持、统筹规划发展和资源保护利用四方面政策举措,不少地区充分发挥县域统筹规划、资源配置作用,探索体制机制创新,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示范做法。

文化资源的充分挖掘与转化是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基础。文化能否赋能乡村振兴,首先在于文化能否得以呈现、转化和传承。在浙江江山,大陈村巧用一首村歌带动整个乡村富起来。歌曲《妈妈的那碗大陈面》,围绕大陈村孝文化故事“大陈面”创作,不仅成为村民关系的桥梁和纽带,还延伸出微电影、婺剧、越剧、舞台剧、音乐剧等多种版本,让大陈村的品牌文化得以进一步推广。村歌还助推了“大陈面”品牌产业的开发。如今,大陈村的大陈面年产2000吨,产值800万元。得益于村歌的品牌效应,大陈村各项产业陆续振兴,游客慕名而来的同时,吸引了村里的年轻人纷纷回乡创业。在浙江乡村,大陈村是“美丽乡村”转化为“美丽经济”的一个缩影,这样的蝶变还在各地不断发生。为了更好地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浙江实施“万户农家旅游致富计划”,指导农村集体经济有效整合闲置宅基地、空置房产、山林农田等资源,盘活乡村存量资产,充分挖掘乡村多元价值,连片规划引入社会资本,因地制宜发展乡村休闲、生态旅游、绿色康养、文化创意等兴业富民多元业态。

特色项目的打造与升级是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重点。近几年,山东省各地以传统工艺振兴为契机,培育有地域特色的传统工艺产品,开发民间艺术、民俗表演项目,推动齐鲁民俗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在山东沂蒙老区临沂市,以非遗手工艺加工为依托,开展技术传授和技艺培训,带动乡村开拓创业就业的新路子。当地在市级以上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中聘请26名手工技艺精湛的非遗传承人、手工艺人为工艺导师,并将其所在的企业、制作室作为示范场所,命名为临沂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艺传承实训基地,统一挂牌,鼓励非遗传承人、手工艺师带徒传艺,每培训一名学员并学成相关技艺,给予500元补助。潍坊市坚持统筹谋划、整体推进,在尊重和激发“守艺人”主动性与创造性的基础上,兼顾传承和创新。通过梳理整合非遗、传统手工艺资源,将其与当地经济、文化等生产要素有机整合,着力构建“研发—设计—制造—营销”的整体优化路径,优化文化生态、生产环境,推动非遗以“手造”的崭新面貌出村、破圈、进城、走向世界。

体制机制的突破与创新是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推进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意味着文化产业要从粗放的发展模式向高层次精细化的发展方式转换,而制度创新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保障。在河南,光山县作为“文产特派员”制度试点首倡地,目前已成功挂牌“文产特派员之家”及“河南乡创赋能中心光山基地”,颁布并实施了《光山县域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工作方案》,共对接了30个文化产业特派员项目,其中7个项目已落地签约,围绕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建设县域共同富裕单元、打造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推动乡创品牌和优质资源聚集,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力和行业号召力,越来越多的优势资源和人才正在源源不断向光山集聚。

此外,振兴乡村还要充分挖掘、激活乡村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加大文化要素整合与产业耦合力度,以此提升乡村人文价值,增强乡村审美韵味,建构独具特色的主题形象。江苏乡村根据区位特征和生态资源,坚持农文旅融合发展,一村一策、以点带面,打造了一批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同时,各地在精准把握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乡村旅游发展新特征,推进乡村旅游从“旅游+”向“+旅游”转变,培育乡村旅游非遗研学、体育康养、自驾车露营等新型业态,形成了集乡村微旅行、缓度假、轻奢露营、红色旅游等于一体的现代化乡村旅游产品体系。通过特色田园乡村、美丽乡村示范村、宜居村、民宿村和田园综合体“五村共建”,形成了全域美丽乡村建设新格局。

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文化是根本,要深刻理解乡村的文化血脉,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产业是载体。如何把乡村手艺人的“指尖技艺”转化为“指尖经济”,把生动的文化资源转化成文化产品进而形成产业,充分挖掘乡村文化的价值,搭上乡村旅游发展的快车,以文化产业发展带动乡村与世界联结起来,丰富乡村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农民文化素养,塑造乡村文明新风尚,让物质和精神生活都富起来,实现的路径还有待开创,需要多方力量的广泛参与,从科技、信息、创意、市场、金融等环节解决产业发展难题。

同时,还要注重加强对乡村本土文化人才的培育和支持,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调动市场主体积极性,以重点产业项目为载体,促进更多资源要素向乡村流动,形成农民主体、企业推动和人才会聚的合力,做强产业发展大文章。


陕西袁家村:村集体带动模式

▲ 陕西袁家村 袁家村供图


袁家村位于陕西咸阳礼泉县北部,地处唐帝陵昭陵所在的九峻山下,全村现有62户286人,土地面积660亩,是全县最小的村子。福银高速、关中环线、唐昭陵旅游专线依村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2007年,袁家村在村书记郭占武的领导下,以乡村旅游为突破口,打造农民创业平台,解决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问题;以股份合作为切入点,创办农民合作社,解决群众收入分配不均和共同富裕问题;袁家村始终坚持集体经济,带动周边2万多农民增加了收入,成功探索出一条实现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袁家村依托原有农家乐,在村民居住的民居上下功夫,借助关中农家四合院的魅力,大力支持村民自发形成特色农家乐,提供农家宾馆、农事体验、农家特色服务、农家娱乐为一体的乡村旅游。

在老街的基础上,袁家村延伸出一条汇聚了近100种陕西尤其是关中地区特色美食的小吃街。袁家村为规避同类产品竞争,采取一店一品的经营方式,商家由比赛方式获取小吃的销售资格,且袁家村村集体管辖的商铺,必须使用合作坊合作社生产的面粉、油、醋等农副产品。由村委会进行监督,既保证了合作社的销量,又使广大游客可以品尝到原生态、无任何添加剂的食材。店铺出售的营业额也统一上交,由合作社和经营户按比例进行利润分成。经营户的食品原料加工和销售过程向游客开放,游客可放心消费,实现体验型和消费型的高度融合。

袁家村在坚持集体经济的基础上,创新使用基本股、交叉股、调节股这一“三股共有”股权结构的新合作方式,在利益分配上调节了贫富和收入带来的差距。

基本股。袁家村将集体资产进行股份制改造,集体保留38%,其余62%量化到户,每户入股20万元,每股年分红4万元,只有本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才能持有。缺资金的农户以土地每亩地折价4万元入股。

交叉股。旅游公司、合作社、商铺、农家乐可互相持有股份。村民可以自主选择自己入股的店铺。袁家村共交叉持股460多家商铺。

调节股。袁家村遵循全民参与、入股自愿、钱少先入、钱多少入、照顾小户、限制大户的入股原则。股份少的可以得到较高的分红,股份超过限额的分红就会相应比例的减少。袁家村的新集体经济实现了所有权、经营权、收益权的高度统一。全民参与、入股自愿,形成了利益共同体。并通过调节收入分配和再分配,避免两极分化,实现了利益均衡,从根本上保证了袁家村的可持续发展。

袁家村难以被复制的根本原因便是一直在走集体经济的路子,并持续且充分地让集体经济在发展和经营过程中发挥出其优势。独立生产、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只能让极少数人富裕起来,要想实现乡村振兴,单打独斗是行不通的,只有发挥集体的力量,壮大集体经济,才能有效应对市场竞争,吸引聚集社会各方力量,助力乡村振兴。

袁家村利用品牌口碑,由农民合作社出人才出资金,在西安开设8家袁家村城市体验店。一方面,将袁家村的美食送到了城市的餐桌上,另一方面,让城市人能够便捷地买到袁家村品牌的农产品;同时通过线上线下融合,将袁家村的农副产品走向全国。袁家村还利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总结的经验,在其他省份打造出不同地域文化背景的“袁家村”。目前,袁家村品牌和商业模式输出已有青海西宁、山西忻州、河南郑州和湖北十堰4个项目,不断向外界传播着袁家村模式与品牌。


浙江安吉鲁家村:田园综合体模式

 浙江安吉鲁家村 安吉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供图


2011年的鲁家村还是一个传统的农业村,有多年经商经验的朱仁斌当选村委书记后,开始用新的思路发展鲁家村,于是村里开始邀请高端专业团队来做整体规划,并引入旅游公司,共同组建开发公司,村集体占股49%,社会企业占股51%,构建“公司+村集体+家庭农场”的模式,三方共同建设并实现利益共享,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鲁家村聚焦“两山”理念引领:一是把绿色资源转化为社会资本。鲁家村立足原生多样的山水林田湖优质自然资源,以集聚化家庭农场为“点睛”手笔,通过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将原本熟睡的资源加速转变为炙手可热的资本,村里流转的3000亩土地为每户村民带来8000元左右的收入。二是把自然村庄转化为田园景区。鲁家村打破传统农村点状建设、局部发展的思路,立足村域发展“一盘棋”,推动村庄规划、产业规划、景观规划“三规合一”,专项设计18个家庭农场,打造全国家庭农场集聚区。精心建设以鲁家湖、游客集散中心、文化中心、体育中心为主体的“一湖三中心”基础配套,开通全长4.5公里的观光小火车,以环线形式串联起所有家庭农场,途经每个配套景点,将鲁家串联成为一个田园大景区。三是把农民进城转变为返乡创业。随着新业态、新经济的发展,原本外出务工的农民和毕业大学生纷纷返乡创业,职业农民、职业经理、农民企业家等新型农民成为生产经营的主体。以18个家庭农场为核心的观光园项目建成运营后,将直接产生超过300个工作岗位,间接产生的岗位超过500个,每年为当地村民增加工资收入超过600万元。

2013年,鲁家村花费300万元邀请专业团队制定村庄发展规划,通过规划进行招商,浙北灵峰旅游看到鲁家村美好的发展远景,和鲁家村组建了“公司+村+家庭农场”的村庄经济开发模式,启动了全国首个家庭农场集聚区和示范区建设,将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有农有牧,有景有致,有山有水,各具特色”的独特魅力呈现给世人。村集体通过财政项目资金转化为股本金实行“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理念,把集体经济的优越性和家庭经营的积极性紧密结合到了一起。鲁家村充分利用山林田园、乡村民居的资源优势,建设集“生产、研学、亲子、观光、养生、休闲”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示范区,将鲁家村打造成国家级田园综合体试点示范区、“两山”理论研学区、乡村旅游样板区、家庭农场集聚区。

鲁家村以绿水青山的商品化、资产化、价值化为目标,深入推进集体资产改革和农村产权制度、生态体制的改革,在明晰绿水青山产权的同时,探索把山林、农田、房屋激活为经营资产和致富聚宝盆,实现山区资源环境整合利用与可持续利用。全国首宗农业“标准地”成功出让,安吉盈元家庭农场以33.6万余元从鲁家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取得一宗面积为693平方米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鲁家村也走出了一条从“建设”转为“经营”的发展路子。

如今,鲁家村村民收入主要有4个部分:旅游区提供的就业薪酬、村集体分红、土地流转的租金以及村民自主经营收入。鲁家村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利益分配机制,使得村集体、旅游公司、家庭农场主和村民都能从中获得相应的收益,调动了各方的积极性。


浙江德清莫干山:精品民宿模式

▲ 莫干山标志性民宿裸心堡 湖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供图


莫干山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距离杭州市70公里,自驾1小时车程。在这里以民宿为基础产业,构建多层次产业体系,通过政策扶持、外资引进、人才利用,打造莫干山特色小镇。

莫干山导入多元主题化的民宿产业,形成了全国民宿产业的高地,历经外来人群投资、本地居民投资、政府引导发展三大阶段。为规范引导民宿产业发展,德清县2015年出台的县级民宿等级划分标准《乡村民宿服务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将民宿划分为精品民宿、优品民宿和标准民宿三类;在民宿管理上,实施政府与民间机构共同管理。2015年出台《德清县民宿管理办法》,通过对消防、污染、安全防护、接待设施等方面进行规定,加强对民宿的规范和引导,并成立民宿发展协调领导小组,对民宿经营等方面进行监督检查。在土地政策上,对民宿项目实行“点状供地”,出让投资者房屋落地的土地,减轻企业负担,降低土地浪费。

挖掘莫干山及周边旅游资源,按照康体健身和民国体验发展主题构建全域旅游产业。依托莫干山风景名胜区,打造户外生态运动基地,修建莫干山国家登山健身步道;打造“环莫干山”游,串联莫干山周边旅游资源,山上山下联动发展;当地政府出资对镇区街道进行民国风格改造,植入老式照相馆、布鞋、老酒、咖啡馆等怀旧风格的业态,建造了小型博物馆、VR体验馆、复古钟楼等建筑。举办音乐节、国际自行车赛事、山地越野竞赛等节庆活动,提升莫干山品牌知名度,打造国际休闲旅游品牌。

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推进生态农业发展,构建有机循环农业生产系统,挑选高品质有机农产品:一部分向外输出进行有机蔬菜宅配服务,另一部分进行售卖和二次加工,实现在地营销;开辟部分景观农田,开发农业体验,通过承包农场种植养殖,构建自给自足的生态平衡,多余的产品向外输出,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

挖掘莫干山人文历史底蕴,引导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建设莫干山庾村1932创意产业园,改造1936蚕种场文化集镇,引入艺文展览馆、设计工作室、主题餐饮酒店等文创业态,打造兼具文化内涵和复古气质的设计创业项目,展售当地特色竹、蚕丝等手工作品,带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建设影视文创小镇,挖掘民国风情文化资源,打造青年电影人的创客基地,举办电影节,打造国际性电影大赛颁奖基地;莫干山引入全球首个探索极限主题公园落地运营,大力发展体育运动、极限拓展等业态,成为全国知名的户外运动目的地。

莫干山充分发挥依托长三角大城市群优势,以民宿产业为先导带动乡村旅游和乡村产业新发展。莫干山民宿作为乡村旅游的高级形态和中国民宿产业发展的领头羊,依托大城市的巨大人流和消费力,树立了莫干山乡村旅游的品牌从而取得成功。通过莫干山的示范带动,浙江桐庐等其他地市,包括全国各地都掀起民宿热,尤其是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当下,民宿已经并成为带动乡村振兴发展的特色先导产业。


2023年1月17日《中国文化报》

第4版刊发特别报道

文化引领,乡村产业振兴大有可为

↓↓↓↓↓↓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安吉白茶平台

GMT+8, 2024-4-26 07:49 , Processed in 0.220497 second(s), 14 queries .

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谢谢。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