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吉白茶平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安吉白茶平台 首页 白茶资讯 查看内容

明朝茶叶代表(明朝饮用茶叶主要是)

2023-1-15 15:48|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8| 评论: 0

摘要: 明朝茶叶代表(明朝饮用茶叶主要是)绿色山茶油2022-10-22 15:16编辑:niming740阅读明朝饮用茶叶主要是明清茶文化,特指中国明代和清代时期的茶文化。这一时期,中国茶业出现了较大的变化,唐宋茶业的辉煌,主要是现 ...

明朝茶叶代表(明朝饮用茶叶主要是)

绿色山茶油2022-10-22 15:16编辑:niming740阅读

明朝饮用茶叶主要是

明清茶文化,特指中国明代和清代时期的茶文化。这一时期,中国茶业出现了较大的变化,唐宋茶业的辉煌,主要是现在茶学的深入及茶叶加工,特别是贡茶,加工技术技术的精深。

而明清时期,这种传统的茶学、茶业及至茶文化,因为经过宋元的社会动荡,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明朝饮用茶叶主要是什么茶

溧阳黄金茶具有非常长久的饮用历史,在明朝的时候,有一位老婆婆用溧阳黄金茶给朝廷命官献上了一杯溧阳黄金茶,消除密林中的瘴气,免受瘴气侵害的朝廷命官还赠与这位老婆婆一两黄金,从此就有了“一两黄金一两茶”的溧阳黄金茶的出现了

明朝饮用茶叶主要是散茶

在长久的历史长河中,饮茶的方式千变万化多姿多彩 。元明清时期出现--泡茶法。元朝的茶以散茶、末茶为主,明朝以叶茶(散茶)独盛。明朝有绿茶、黑茶、花茶、乌龙茶、红茶,清朝的茶品种繁多,门类齐全。

元明清时期饮茶除继承五代宋时期的煮茶、点茶法外,泡茶法终于成熟。

明代饮用茶叶主要是

古代皇帝们喝的茶一般都是贡茶,而贡茶与其他贡品一样,主要被用来满足君主及上层阶级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不过茶的品种那么多,历代皇帝们都爱喝什么茶呢?

01.

蒙顶山茶

皇帝:唐玄宗李隆基

这种茶来自于四川蒙山,因生长于蒙山山顶而得名。

蒙顶茶栽培始于西汉,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相传被宋哲宗封为“甘露普惠禅师”的吴理真亲手植七株茶树于蒙山五峰之中。

蒙顶贡茶在古代被称为“仙茶”,号称天下第一,从唐至明一千多年来,一直为皇室所专属。

蒙顶山茶的茶叶鲜叶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初展,每斤鲜叶约有八千至一万个芽头,外型整齐,形状扁直,色泽偏黄,香气清纯,汤色黄亮,滋味甘醇,叶底嫩匀。

现在我们提到的蒙顶山茶一般是四川蒙顶山各类名茶的总称,有传统名茶,也有新创制的,其中品质最佳的当属“蒙顶甘露”、“蒙顶黄芽”、“蒙顶石花”等。

02.

顾渚紫笋

皇帝:唐代宗李豫

顾渚紫笋,因其鲜茶芽叶微紫,嫩叶背卷似笋壳,故而得名。顾渚紫笋是上品贡茶中的“老前辈”,该茶产于浙江长兴顾渚山一带。

顾渚紫笋早在唐代便被茶圣陆羽论为“茶中第一”。在唐朝广德年间开始进贡,正式成为贡茶。

那时因紫笋茶的品质优良,还被朝廷选为祭祀宗庙用茶。当时的皇室规定,紫笋贡茶分为五等,第一批茶必须确保“清明”前抵达长安,以祭祀宗庙。

▲顾渚山贡茶院

公元770年,唐代宗甚至在浙江长兴顾渚山专门设立了贡茶院,专门生产“顾渚紫笋”贡茶,责成湖州、常州两州刺史督造贡茶并负责进贡,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座皇家贡茶院。

03.

龙凤团茶

皇帝:宋代宋徽宗

宋徽宗“嗜茶如命”,他最爱的茶为龙凤团饼,是用福建凤凰山北苑御茶园的茶芽压印而成,因为茶饼上印有龙凤形的纹饰而得名。

由于制作极为精美,曾是皇家和官员们追捧的名茶,上面的花纹也是栩栩如生,造价昂贵至极,饮用时所搭配的器具也都是精美之物,建盏就是在那时烧制出来的。

痴迷茶叶的宋徽宗甚至还针对宋朝的茶叶发展情况撰写了一部茶叶专著《茶论》,后人称之为《大观茶论》。龙凤团茶也是由他亲自监督制作的。

04.

洞庭碧螺春

皇帝:清朝康熙皇帝

洞庭名茶碧螺春,产于苏州太湖东洞庭山及西洞庭山。俗称“吓煞人香”,清时康熙帝南巡时被此茶清香惊袭,问得茶名后觉得难登大雅之堂,因茶形卷曲似螺,清新雅致,就取名为碧螺春,并且列为贡茶。

康熙在位期间,策划举办了两次国家级的大型茶会——千叟宴,康熙爷给每位赴宴的老臣们都赏赐了贡茶碧螺春,可见其珍贵程度。

明代饮茶主要是

到了明代,茶馆转换了饮茶方式,不用茶鼎或茶瓶煎茶,而是用沸水直接浇。明代文震亨在《长物志》中说:“简单便异常,天趣悉备,可谓尽茶之真矣”。

这种饮茶方式一直 流传至今,不仅简单方便,同时也很有趣味。明末时,北京的街头巷尾出现了一种简易茶 摊:一张桌子,几条板凳,摆起粗瓷碗,专卖大碗茶,这就是极富盛名的北京大碗茶。

明代茶叶的种类有什么

黄山茶叶可追溯到1200年前的盛唐时代。据“中国名茶志”引用“徽州府志”记载:“黄山产茶始于宋之嘉佑,兴呀明之隆庆”。又“中国茶经”茶的传说:正志和尚与茶”。说明黄山茶在明代就很有名了。明代的黄山茶不仅在制作工艺上有很多提高,品种也日益增多,而且这时的黄山茶已独具特色、名声鹊起,黄山毛峰茶的雏形也基本形成。

明朝茶叶的突出发展

三沙湾,位于闽东南部,为中国1.84万公里黄金海岸线的中点,是世界级天然深水良港。

  三都澳历史上就是中国繁华的对外贸易港口之一。清政府于189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正式开放三都澳,成为对外贸易港口。1899年5月,三都澳设立福海关,是继漳州海关、闽海关、厦海关之后设立的福建省第四个海关。三都澳的开发对福安茶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作用。我们可以先来了解一下福安茶的贸易之路。

  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荷兰商人在爪哇、万丹购到由厦门运去的中国茶。荷兰人首先把茶介绍到欧洲。英国及欧洲各国的“茶”字均由厦门te音演变而来。1644年英国著名茶商托马斯·卡洛韦在《茶叶的种植,质量和品质》一书记载:“英国的茶叶,起初是东印度公司从厦门引进的。”1683年清政府开海禁,厦门设海关成为茶叶出口贸易的港口,被称为海上“丝茶之路”。明清时期,尤其是清代,茶文化的传播和交流进一步扩大,以南洋诸国为中介地通往地中海和欧、非各国的海上“茶叶之路”和经西伯利亚通往欧亚大陆腹地的陆上“茶叶商路”发展繁荣起来,出现了海上和陆地的“茶叶之路”。

  当时中国“茶叶之路”大体可分为四条陆路和三条海路。其中一条海路是由闽粤一带运往南洋诸国。进而转入地中海和欧、非诸国。

  福安茶在近现代就已名满全球。早在明末清初,福安茶叶就融入“海上丝茶之路”和“陆上丝茶之路”大联通,可谓“四海共飘茶叶香,五洲同赏福安茶”。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5月8日,清政府在三都澳成立“福海关”,以此开辟了闽东海上茶叶之路。环三都澳的闽东诸县,自古就是茶区,名茶辈出。尤其是闽红“三大工夫”之首的“坦洋工夫”茶,19世纪末经在福安的传教士的传播,美名传扬于海外,在世界名牌中占有一席之地。早在1915年 “巴拿马万国商品博览会”上,“坦洋工夫”红茶与贵州“茅台酒”一起获得金奖,从而奠定了世界名茶的地位。因此,清政府为了扩充财源在三都澳开埠。此后英、美、意、俄、日、荷兰、瑞典、葡萄牙等13个国家的21个公司都在三都岛设立子公司或商行,三都澳成了中国东南贸易的一个重要港口。据有关资料统计,1900年至1917年,三都澳年平均出口茶叶量为11.56万担,均占福建省年出口总量20万担的50%以上,占世界茶贸易量1.73%,这是一组令人惊讶的数字。三都澳成为福建乃至中国近代茶叶出口重要港口,被称为近代中国东南“海上茶叶之路”

明代以什么茶为主

1、神农时代:5000年以前,神农时代利用生叶煮着喝,把茶叶拿来当药用。拿来当药用。

2、西周、东周:3000以前,开始人工栽培茶树,当菜食。拿来当药用。

3、秦代:2300年以前,开始当茗饮,调煮,羹饮。拿来当药用。

4、汉代:

(西汉)2000年以前,开始商业化,成都成为我国茶叶最早的集散中心。

(东汉)1500年左右,开始制作茶饼,以便运输。

5、唐代:1200年以前,受唐代经济、文化的影响;陆羽《茶经》的倡导;僧道生活和茶为教事吸收的影响,气候条件也有得于茶业的发展。拿来当药用。

6、宋代:1000年以前泡茶技艺的改进;水质的讲究;斗茶获得。拿来当药用。

7、元代:700年以前,制作散茶,重炒略蒸。拿来当药用。

8、明代:据今600多年,黄茶、黑茶和花茶的工艺相继形成。拿来当药用。

9、清代:300年以前,中国茶风靡世界,独步世界茶市,当时出口茶叶的只有中国,工艺以烘青和炒青为主,制作了乌龙茶、红茶、黑茶、花茶、绿茶、白茶。拿来当药用。

10、近代:

(1)1846-1886年是中国茶叶的兴盛时期(茶园面积不断的扩大,茶叶产量迅速增递,有力的促进了对外贸易发展)。

(2)1886-1947年,是中国茶叶生产的衰落时期(政治、经济方面、国际茶叶市场竞争失败)。

(3)1950-1988年,是中国茶叶生产的恢复发展时期,政府的支持和重视,大力恢复旧茶园,建立新茶园,改进新品种,推行科学种茶,茶叶经济走向稳定发展之路。使得茶叶生产量居世界第二位。

扩展资料

饮茶的三个阶段:

1、唐代煮茶法:煮茶前,先把茶叶碾成粉末,烧开水后将调料放入,再将茶粉撒入锅内。饮用时,趁热将茶渣和茶汤一起一起喝下去,谓之“吃茶”。

2、宋代点茶法:即用开水冲泡茶粉,并用茶搅拌后饮用,今日本的抹茶道就是起源于此。

3、明代泡茶法:明代改为整叶茶冲泡,为现代泡茶的开端。

茶区分布

1、世界产茶区

中国、日本、印度、斯里兰卡、孟加拉、巴基斯坦、肯亚、马来西亚、印尼、越南、阿根庭及中南美洲,各国产茶区之茶籽、茶苗及制茶技术皆由中国直接或间接引入。

2、中国四大茶区

中国作为茶叶大国,茶区东起台湾东部海岸,西至西藏贡茶场,南至海南岛榆林海港,北到山东荣城市,包含西南、华南、江南、江北四大茶区。

(1)西南茶区

西南茶区是中国最古老的茶叶产地,包括云南、贵州、四川、西藏东南部地区。西南茶区地形复杂,山脉高耸,气候多变,适合各种大叶种茶树的生长培育。中国的外销碎茶和边茶大多数产自这里,也是高档绿茶、普洱茶喝花茶的主要产地。文章来自微信号:cha567 。多元的地理环境造就了西南茶区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在西南茶区,可以考证到中国茶大部分的演化史。

(2)华南茶区

华南茶区包括广东、广西、福建、海南、云南南部等地,这里属于热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空气湿度大。而且这些地区多山地丘陵,自然环境优越,对于茶树的生长得天独厚。华南茶区的品种资源丰富,优良品种极多,茶树以乔木型和小乔木大叶种偏多。很多名茶,如铁观音、大红袍、凤凰单丛、六堡茶、西山茶等均产自这一茶区

(3)江南茶区

江南茶区以长江为界线,从长江抵达南岭,包括浙江、湖南、江西、安徽等地。江南茶区四季分明,春夏两季多雨,多丘陵地带,适宜茶树的生长。茶树以灌木型为主,是质优高档绿茶的集中产区,如西湖龙井、碧螺春等,在中国茶区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

(4)江北茶区

江北茶区从长江向北,直抵信阳,从西部的大巴山延伸到江苏北部,包括陕西南部,湖北北部,河南南部,安徽北部以及江苏北部等地区,江北茶区年平均气温较低,冬季漫长,降水量因地区不同各异。该茶区以生产绿茶为主,茶树均为灌木型中小叶种,生产的名茶有六安瓜片、信阳毛尖、紫阳毛尖等。

明朝时期茶叶主要品饮形式为

喝贡茶,品种很多,下面有列

贡茶起源于西周,迄今已有三千多年历史了,晋《华阳国志之巴志》载:“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巴蜀作战有功,册封为诸侯,作为封候国向周王朝纳贡的有“土植五谷……茶……”,但这仅仅是贡茶的萌芽而已,既未形成制度,更未历代相沿袭。

贡茶从李唐王朝开始形成制度,历代相传,延续几百年之久。唐代贡茶制度有两种形式:

朝廷选择茶叶品质优异的州定额纳贡。有常州阳羡茶,湖州顾渚紫笋茶;睦州鸠坑茶;舒州天柱茶;宣州雅山茶;饶州浮梁茶;溪州灵溪茶;岳州邕州含膏;峡州碧涧茶;荆州团黄茶;雅州蒙顶茶;福州方山露芽等20多州的名优茶。雅州蒙顶茶号称第一,名曰“仙茶”。常州阳羡茶,湖州紫笋茶同列第二。荆州团黄茶名列第三。

选择茶树生态环境得天独厚自然品质优异,产量集中:交通便捷的重点产品,由朝廷直接设立贡茶院(即贡焙制),专业制作贡茶。

贡茶制度的目的是既要满足朝廷穷奢极侈的需要,又能绕过商品流通渠道,缩小商业经营范围,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扼杀资本主义因素的增长,维护封建制度的根基。但贡茶是专供皇室朝廷饮用的,不惜耗用巨资,制作精益求精,品目日新月异,客观上推动了茶叶科学技术的进步。同时贡茶的产制和运输,对驿道交通建设,地区联谊,民族团结也有促进作用。

入宋,贡茶沿袭唐制,但顾渚贡茶院渐趋衰落,福建建安(今建瓯)境内风凰山“北苑龙焙”代之而大兴,其规模也很壮观,名声显赫“自南唐岁率六县民采造,大力民间所苦”。“官私之焙三百三十有六”。片茶压以银模,饰以尤凤花纹,彬彬如生,精湛绝伦。“小团凡二十饼重一斤,其价值金二两”。成品茶按质量好次分成十个等级,朝廷官员按职位高低分别享用。宋徽宗《大观茶沦》云:“本朝之兴,岁修建溪之贡,龙团凤饼,名冠天下……故近岁以来,采摘之精,制作之工,品第之胜,烹点之妙,莫不盛造其极”。把我国茶叶制造技术、品饮技艺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把茶叶饮用价值和工艺欣赏价值完善地结合起来了,由物质享受升华为精神享用。

入元明,贡焙制有所削弱,仅在福建武夷山置小型御茶园,定额纳贡制仍照实施。明太祖朱元璋,出身贫寒,才略出众。他善于总结历代王朝兴衰的经验教训,深知“居安虑危,处治思乱”的治国策略。他常说:“民富则亲,民贫则离,民之贫富,国家休戚系焉。”而且由于他亲自参加元末农民大起义,辗战江南广大茶区,对茶事有接触,深知茶农疾苦,并表同情。南京称帝后,看到进贡的是精工细琢的龙风团饼茶,令他感叹不已!但他认为这既劳民又耗国力,因之诏令罢造,“唯采芽以进”。这一举措,实质上是把我国唐代炙烤煮饮饼茶法改革为直接冲泡散条茶“一沦而啜”法,遂开我国千年茗饮之宗,客观上把我国造茶法、品饮法推向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清代,我国茶业进入鼎盛时期,全国形成了以产茶著称的区域和区域化市场,商业资本逐步转化为产业资本,如福建建瓯茶厂不下千家,小者数十人,大者百余人,以茶为业者日众,又如江西《铅山县志》载:“河口镇乾隆时期业茶工人二、三万之众,有茶行48家”。我国出口农产品以茶为大宗。清代前期,虽然采取历代产茶州定额纳贡制,但到中叶由于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经济结构中资本主义因素进一步增长,贡茶制度则随之逐渐消亡。

贡茶制度是中国封建礼教的象征,是封建社会商品经济不发达的产物。

贡茶品种:

普洱茶贡茶为四种:团茶、瓶装芽茶、蕊茶、匣装茶膏共八色。作为贡茶的还有景谷民乐秧塔白茶,即“白龙须贡茶”和墨江的“须立贡茶”。

蒙顶茶,产于地跨四川省名山,雅安两县的蒙山。历史悠久,是中国最古老的名茶,被为茶中故旧,名茶先驱。

蒙顶茶,是蒙山所产各种花色名茶的统称。唐代开始成为贡茶,早期的贡品,大都为细嫩的散茶,品名有雷鸣、雾钟、雀舌、鹰嘴、芽白等。以后又有凤饼、龙团等紧压茶,后来又出现甘露、石花、黄芽、米芽、万春银叶、玊叶长春花色品种。其中石花、黄芽属于黄茶类,其余属烘青绿茶。民国初年,以生产黄芽为主,故称蒙顶黄芽,为当时蒙顶茶的代表。

“大红袍”是中品质最优异者。产于福建的武夷山。宋代列为皇家贡品,元代在武夷山九曲溪之四曲畔设立御茶园专门采制贡茶,明末清初创制了乌龙茶。

当今的中国名茶和地方名茶中,有许多曾被历代皇室列入贡茶,计有(不完全):

浙江:西湖龙井、淳安鸠坑茶、顾渚紫笋、天目山清顶、雁荡毛峰、金华举岩、日铸雪芽;

安徽:、敬亭绿雪、涌溪火青、;

福建:白茶、天山清水绿、武夷大红袍、安溪虎岳铁观音、武夷肉桂;

湖南:君山毛尖、毗庐洞云雾茶、官庄毛尖、南岳云雾、大庸毛尖、古丈毛尖;

四川:蒙顶黄芽、巴岳绿茶;

贵州:贵定云雾茶、都匀毛关、湄江翠片;

江西:宁红、婺源绿茶、庐山云雾茶(古时名为闻林茶);

江苏:碧螺春、花果山云雾茶、宜兴阳羡茶;

陕西:紫阳毛尖;

河南:信阳毛尖;

云南:普洱茶;

台湾省:文山包种茶。

明朝的茶叶

明代茶盏,仍用瓷烧制,但由于茶类改变,宋时盛行的茶开始消衰,饮茶方式改变,此时所用的茶盏已由黑釉盏(碗)变为白瓷或青花瓷茶盏。

鸡心杯,底部像鸡心形状。最早出现在明代永乐年,现在是非常多见的器形。

直筒杯,最早的杯形,汉代原始青瓷就这么做。现在做的很小,叫闻香杯,闻茶的香气用的。

马蹄杯,又名嘉靖杯,倒看像马蹄。明朝出现的,清代的马蹄杯多画斗彩,比如著名的十二花神。

铃铛杯,马蹄杯加高了,像一个铃铛。这种杯高,适合画站立的人物。

高足杯,又名靶盏、把杯,有点像喝葡萄酒的高脚杯。唐代有用金银做的高足杯,估计是西域传进来的。这种杯适合骑马时握在手中饮酒,又叫马上杯。

斗方杯,像过去量米用的斗,方形的,故名斗方。过去没有石膏模具,这种杯又不能拉坯成型,要用泥片拼接粘合起来,制作难度很大,烧制过程中的变形率也很高,珍贵。还有一种方形的紫砂壶也叫斗方,不过是倒过来的。

压手杯,明代皇室专用杯形,史书多有记载,永乐青花压手杯与鸡缸杯齐名,非常名贵。这种杯撇口弧腹,拿的时候口沿正好压在手指上,故名“压手”。另一个说法是,此杯下部胎厚,比一般杯重,所以叫“压手”。没有撇口的叫成化杯,口是直的,鸡缸杯就是这个杯形的矮款,后两种的胎要比压手杯薄。

公道杯,古今不同。明清时的公道杯里面有一个小人,里面藏着巧妙的机关,倒酒没过小人时,酒就全漏出去了。这样可以保证每个人喝的酒都一样多,故名公道。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安吉白茶平台

GMT+8, 2024-4-27 09:24 , Processed in 0.238048 second(s), 14 queries .

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谢谢。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