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吉白茶平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安吉白茶平台 首页 白茶资讯 查看内容

疫情影响下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挑战及对策

2021-4-14 06:56|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4| 评论: 0

摘要: 疫情影响下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挑战及对策2021-04-12 18:58 新冠肺炎疫情阻碍了国家之间的人员流动,对国际教育开展造成了许多困难。本文根据疫情背景下国际教育的发展现状,分析了高等教育国际化在疫情下面临的挑战及 ...

疫情影响下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挑战及对策 

[摘要] 新冠肺炎疫情阻碍了国家之间的人员流动,对国际教育开展造成了许多困难。本文根据疫情背景下国际教育的发展现状,分析了高等教育国际化在疫情下面临的挑战及学校、学生采取的应对措施,并对疫情影响下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最后,结合我国国情和国际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应对策略。

[关键字] 新冠肺炎疫情;高等教育;国际化

新冠肺炎疫情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影响

2020年是特殊的一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全球经济社会的正常运转秩序,扰乱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各国疫情防控步调不一致导致全球疫情此起彼伏,地缘政治、意识形态及民粹主义严重干扰国际疫情防控合作,导致疫情周期延长,全球跨境人员流动长时间受限,致使全球跨境教育与文化交流长期停滞,高等教育国际化所受影响首当其冲。

全球高校校际合作与国际学生流动受到严重阻碍。由于各国对跨境人员流动实行严格的隔离措施,限制了跨国旅行,对全球高等教育合作造成重大影响。

一方面,基于人员流动的国际学术交流无法正常进行,根据我国有关高校的不完全统计,2020年,90%以上的赴境外学术交流计划没有完成,90%以上的因公出国(境)学术交流经费没有使用,国际学术交流不得不转移到线上,疫情对基于人员流动的高等教育国际合作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合作伙伴以线上会议形式进行学术交流效果并不理想,校际合作关系被削弱。根据国际大学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University,以下简称IAU)进行的一项《COVID-19对高等教育影响的全球调查》显示,在受访对象中,近77%的校园不得不因疫情关闭并停止学校所有活动;64%的受访高校认为疫情对于校际合作造成不同程度影响;51%的受访高校认为疫情削弱了他们与国际合作伙伴间的交流。73%的非洲受访高校认为疫情给学校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这个比例分别高于欧洲(47%)、亚洲和大洋洲(44%)以及美洲(41%),所有数据表明,新冠肺炎疫情对高等教育国际合作造成了较大负面影响。

另一方面,国际留学教育由于留学生受到旅行限制而无法到国外大学参加现场教学,即使可以获得签证并能跨境旅行,国外校园也早已关闭。据IAU的调查,2020年疫情期间,超过70%受访高校的课堂教学被在线授课取代,更严重的是有近7%的受访高校因为疫情停止了教学活动。因此,即使是未回国的留学生也只能依赖线上教学。线上教学无法像现场教学那样进行面对面互动,有明显的局限性,对师生心理感受及高等教育质量造成影响。

进入2021年,学生在选择出国留学与交流时仍持观望态度。首先,因为全球疫情仍在持续、反复,一些国家的留学签证政策仍然没有放松,不少国家的大学校园仍是关闭状态,留学生想出国留学也很难实现;其次,疫情导致全球经济衰退,社会经济不景气加大了留学成本,留学负担更加沉重;第三,鉴于全球疫情形势,学生和家长担心出国留学会增加感染风险。因此,出国留学的需求被大大抑制了。据欧洲国际教育协会(EAIE)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超过三分之二(73%)的受访者表示,在疫情下出国留学的计划被迫搁置。

教学与学习方式的改变为教师和学生带来新挑战。疫情使大多数留学生无法在校内或返回学校进行课堂学习,直播课、录播课、慕课、远程指导等线上教学和远程授课成为疫情期间学生学习的主要模式。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介绍,截至2020年5月8日,全国有1454所高校开展在线教学,103万名教师在线开出107万门课程,合计1226万门次课程,参加在线学习的大学生共计1775万人,合计23亿人次,这是世界教育史上前所未有的大规模在线教育。IAU的调查显示,70%的受访高校表示,课堂教学已被远程教学取代。一项对美国高等学校疫情期间教学的调查也表明,99.5%的被调查机构将当面授课改为远程和虚拟授课。线上教学和远程授课为越来越多不能出国留学的学生提供继续学习的可能。

然而,线上教学和远程授课并不能取代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学是教师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学生们通过交流沟通与团队合作互相启发不断思考,完成对知识的创新性接纳吸收与创造,在与老师和同学的互动氛围中完成学习过程,无论是心理感受还是实际效果,传统的现场教学都是知识传授与创新的最好方式,利于年轻人的成长和身心健康。

同时,大规模转为线上教学使教师一时间难以适应,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需要重新探究摸索,在线教授什么内容能让学生容易接受,如何进行线上授课能让学生容易参与,线上教学的课堂纪律和学习气氛如何保障等,都是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实践性比较强的专业,如临床医学、艺术类专业等,无法通过线上教学完成实践性的教与学,也为教育工作者带来新的挑战。

国际间的学术和科研合作交流机会急剧减少。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高校科研和学术人员的国际交流受到极大限制,传统的有多国学者出席的国际学术会议、学者之间的跨境交流互访、跨国学术团队的共同讨论和共同实验等交流和合作形式也面临重大挑战。据IAU调查显示,80%的受访者表示疫情影响了所在大学的国际科学研究活动,很多国际学术会议被推迟或取消,科学研究实验活动因不能在现场或进入实验室而导致不能按时完成等。

在带来各种挑战的同时,疫情也为国际科研合作带来一些新的变化和趋势,例如各国加大了在健康卫生方面的研究投入,各国学者更加关注当前危机对社会经济和文化的长远影响。各国大学和研究机构也将目光投向与疫情防控相关的更多未知领域,如气候变化和疫情危机对整个世界两极分化的影响,等等。

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形态将面临改变。2016年以来,一些国家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提高关税、排外等一系列措施,导致逆全球化和民族主义在全球不同区域暗潮涌动,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现无疑成为逆全球化和民族主义的助推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在全球化背景下,通过信息和人才的自由流动实现全球教育交流与合作。为了既防控疫情又继续进行国际交流,扩大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规模,人们不断创新国际交流方式方法,极大促进了全球范围内在线教育交流的蓬勃发展。传统意义上通过信息与人才全球范围流动完成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方式会迎来多种形式补充,比如全球范围内通过虚拟空间进行“云交流”,本地大学进行联盟合作,利用已有国际教育资源进行“本地国际化”交流等。这些创新性的国际学术交流和高等教育合作将推动全球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避免世界走入高等教育逆国际化的死胡同。

疫情影响下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挑战

留学规模大幅下滑致使大学面临财政困难。不同国家和地区间的高等教育交流,如留学、访问、进修、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等,属于服务贸易范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人员跨境交流近乎停滞,学生无法出国留学,一些发达国家国际教育交流相关服务收入大幅下降,如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长期依赖国际学生学费收入的大学收入锐减,很多大学不得不裁员,并缩减甚至取消科研项目。大学的国际教育服务收入减少,也使国家的国际教育服务收入减少,导致国家对国际教育交流合作的投入预算减少,进一步恶化了部分海外高校的财政状况。

表1:在美国际学生入学人数趋势变化

来源:美国门户开放网站(opendoorsdata.org)

图1:在美学习国际学生数量趋势变化(1950年-2020年)

来源:美国门户开放网站(opendoorsdata.org)

持续的疫情和反复不定的留学签证政策,使一些发达国家留学生规模持续下滑。以美国为例,根据美国国际教育协会(IIE)《2020美国门户开放报告》,2018-2019学年国际学生为美国国民经济贡献了近410亿美元,2019-2020学年,在美国学习的国际学生比上学年减少2万人,减少到约108万人,下降幅度达1.8%,是自2006年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见表1)。2020年,中国连续第11年成为美国最大的国际学生来源国,2019-2020学年共有372532名中国学生赴美留学,中国留学生数量占全美留学生数量的34.6%,但特朗普政府对中国留学生采取严苛的签证政策,使很多中国学生放弃赴美留学计划,转而投向其他发达国家。

传统教育模式面临新教育模式的挑战。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传统教育模式和教学方式不得不进行大规模创新,但这种创新是被动的,缺乏前期准备,传统教育受到新型教育模式和方式的挑战。一些大型互联网科技公司和一些新兴在线教育公司及时提供在线教育及交流解决方案,将成为大学教育的竞争对手。与传统教育模式相比,虽然在线教育能够在多大程度上补充或取代传统教育仍待进一步观察,但在线教育短时间内在全球范围大规模替代传统课堂教学,使全球范围的教育交流没有因疫情而中断,这无疑是当今科技进步在教育领域的充分反映。毋容置疑,在科技、市场和政策的综合作用下,在线教育潜力无穷。

随着在线教育的大面积普及,未来的教育国际化将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学生将拥有更多机会选择适合他们的国际化教育形式,各国可以通过建立统一的远程学习、学分转移、终身学习和学分累积规范和体系,为世界各国的受教育者轻松完成课程学习提供平台,大学可以据此为每个受教育者提供个性化的国际教育方案,从而为教育国际化带来更大的灵活性。

逆全球化趋势的影响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挑战。近些年,世界饱受逆全球化之苦。逆全球化不仅表现在经济贸易领域,也表现在科技教育文化领域,其思想基础是一些国家根深蒂固的保护主义,在教育国际化领域还通过泛化的意识形态和国家安全观得到强化。逆全球化的实施手段是政策和措施上的系统性歧视、敌视和制裁等,这些对海外留学、举办国际学术会议、互访交流、合作研究、合作办学等教育国际交流合作活动都将产生深远的负面影响。

新冠肺炎疫情加剧了逆全球化趋势,也给逆全球化操作提供了不少“正当理由”。疫情的大流行更进一步强化了民族主义,国际交流与合作受到的冲击尤为突出,以人员跨国流动为主要方式的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初衷是增进人民间的相互理解与合作,而日益膨胀的民族主义和保护主义对这一初衷形成了挑战。

疫情影响下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趋势

高等教育区域国际合作将更加突出。区域化或地区化一直是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重要趋势。事实上,最近一些研究也更加关注地区内的高等教育合作和交流。在逆全球化背景下,区域合作呼声越来越高。美国特朗普和拜登政府关于全球化政策的反复间接证明了逆全球化终究抵挡不住全球合作,至少挡不住区域合作,CPTPP、RCEP的成功实施或签署表明,未来中国、日本、韩国与东盟区域内教育开放是域内国家的义务,合作是必然趋势,因此,区域内国家间学生流动将更为频繁。研究显示,一些留学目的国改变奖学金项目性质、日益激烈的全球国际留学教育服务竞争、民族主义和反移民情绪的高涨、目的国安全状况不佳等因素,阻碍了亚洲学生前往目的国留学。

欧盟的“欧洲教育区2025行动计划”是全球教育区域化的典范,也是欧盟未来5年教育区域化的重大改革举措。这是欧洲疫情过后经济复苏的重要步骤,同时也释放了教育领域合作的积极信号。在亚洲,2017年4月29日由清华大学发起成立的“亚洲大学联盟”(Asian University Alliance,AUA)成员来自亚洲14个国家和地区的15所著名大学,以培育“独特的亚洲价值”为宗旨,搭建亚洲高校共享资源并增进学生和教师交流的平台。可以预见,高等教育区域化将成为疫情影响下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新趋势。

国际化人才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全球人才流动是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国际化人才培养,既是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趋势,也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疫情影响下,各国人才政策有所变化,国际化人才争夺将越来越激烈,全球人才流动将出现新局面。就我国而言,疫情在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新机遇。我国是全球规模最大的留学生派遣国,受疫情和美国等国调整对华留学政策的影响,加上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发展差距迅速缩小,出国留学的中国学子学成回国的趋势将会加速。在目前形势下,国家要紧抓这一趋势继续鼓励出国留学,同时大量吸引人才回国,为中国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提供人才保障。

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催生智慧互联的国际化教育。新冠肺炎疫情为信息技术在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中的应用提供了丰富场景,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为高等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提供了技术基础,智慧教育以多元协同感知和多尺度的教育网络为基础,实现教育数据挖掘和知识繁衍结合,助力多元个性化的教育定制服务,形成“感知-网络-计算-服务”的教育体系,这一体系将给全球高等教育提供巨大变革空间,推动未来智慧教育的迅速发展。

在这一新的教学体系下,教与学不再受时空和地理条件限制,智慧教育可实现从信息到知识的积淀、重组和衍化,进而实现数据共享、知识互联、群智协同、教育智学,从而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需求。越来越多的学习者通过互联网直接分享国际上先进丰富优质的教育资源;学习者可以主动选择教育者,参与交流讨论、导师指导、课程考核和获取学位,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地位将发生本质变化。

疫情影响下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应对策略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为全人类和谐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同时也为置身于世界政治经济结构中的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高校作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前沿和引擎,应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和思维出发,坚持开放办学的定力和态度,尤其是经历过疫情和逆全球化的影响后,更应该通过加强全方位的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提高我国高校的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引领者。

创新国际合作范式,推进高等教育“国内国际化”建设。高等教育国际化研究专家简·奈特(Jane Knight)将教育国际化分为“国外国际化”(international abroad)和“国内国际化”(internationalization at home)两种形式,其中“国内国际化”指的是国内教育的国际化,其目标是使受教育者不出国门就享受到国际化教育,这就要求高校将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全球成熟的人才培养模式与自身人才培养过程相衔接,使更多学生不受资源、条件的限制而获得国际水平的教育,因此,高校要采取多种方式实现课程国际化。同时,在国内教学过程中创建国际化教育交流环境,引入跨文化和国际维度的研究、课外活动,并将当地文化和民族社区团体因素融入教学中,展现包容的国际视野,让外国学生和学者融入校园生活和活动。目前,在学生、教师和研究人员跨境流动减少的情况下,国内国际化对于高等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将有更好的效果。因此,高校应该利用现有的国际交流资源,努力扩大国内国际化的举措。

充分把握国际形势,打造高校国际合作新空间。疫情影响下,高等教育国际交流的时间、空间和形式都受到极大影响,我国高校应抓住我国在全球经济发展中一枝独秀的良好机会,主动服务国家发展战略需求,谋求教育国际化发展机会,统筹优化国际教育合作布局。我国高校可将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作为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抓手和突破点,积极谋划、拓展和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打造“一带一路”人才培养和培训特色项目,培养知华友华的使者,为深化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伙伴关系作出高校的积极贡献。同时,要积极转变以人员跨境流动为主的传统模式,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丰富交流互访、人才接引、科研合作、学术会议等活动的“智能+”模式。

积极参与国际治理,服务中国高等教育走出去。随着全球高等教育合作与交流的深入发展,越来越需要超越国界的国际组织发挥作用。面向未来的高等教育国际化,我国高校应进一步加强深化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多边国际机构的合作,借助国际组织的力量,提升我国在国际教育舞台的话语权,为我国教育走出去和国内教育发展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为全球教育发展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力量。

在高校国际化进程中,要深刻认识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带来的影响,积极合作开展人类健康重大问题、国际治理体系建设等方面的合作研究,扩大教育领域国际公共产品供给和优势教育科研资源供给,有条件的高校应积极牵头组织成立大学国际联盟和学科国际联盟,积极组织或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高校和学术机构开展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科技等领域的系统研究,以更加自信的心态、更加宽广的胸怀,广泛参与世界文明对话,大胆借鉴吸收人类文明成果,为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疫情影响下的高等教育国际化面临新的挑战,呈现了新的发展趋势,同时也让我们在危机中看到新机,在化解危机的同时,为高等教育国际化带来新的变革。只有通过广泛链接全球优质办学资源和科技创新资源,深入参与世界高等教育合作与竞争,在开放合作中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回应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中国高校才能真正以一流的办学水平和鲜明的办学特色,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作者贺冬萌系北京工商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王永生系北京化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

参考文献:

[1] Aristovnik A, Keržič D, Ravšelj D, et al. Impacts of the COVID-19 pandemic on life of higher education students: A global perspective[J]. Sustainability, 2020, 12(20):8438.

[2] Jane Knight. Updating the Definition of Intern-ationalization[J]. International Higher Education, 2003, (33):2-3.

[3] Marinoni G, Van’t Land H, Jensen T. The impact of Covid-19 on higher education around the world[J]. IAU Global Survey Report, 2020.

[4] 马佳妮.逆全球化浪潮下全球留学生教育的特征、挑战与趋势[J]. 教育研究, (10):134-149.

[5] 刘刚,张蕊.论构建高校校外合作新格局[J].中国成人教育, 2020, (04):45-47.

[6] 刘佳婕.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宁波高校在地国际化教育实施路径研究[J].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0, 33(23):51-52.

[7]刘进,高媛, Philip G.Altbach, Hans Devit. 阿特巴赫谈新冠疫情对全球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影响[J]. 现代大学教育, 2020, (6):31-38.

[8] “中国特色高等教育思想体系研究”课题组, 周远清, 瞿振元, 陈浩, 刘献君, 别敦荣, 周光礼, 宣勇.中国特色高等教育思想体系举要[J].中国高教研究, 2017, (04):1-25.

[9]李宇明, 李秉震, 宋晖, 白乐桑, 刘乐宁, 吴勇毅, 李泉, 温晓虹, 陈闻, 任鹰, 苏英霞, 刘荣艳, 陈默.“新冠疫情下的汉语国际教育:挑战与对策”大家谈(上)[J].语言教学与研究, 2020, (04):1-11.

[10]沈庶英, 刘芳铭. 疫情期间汉语国际教育在线教学反思[J]. 中国高等教育, 2020, (09):54-56.

[11]徐小洲, 阚阅. 跨入新全球化-新时期我国教育对外开放的挑战与对策[J]. 教育研究, 2021, (1):129-137.

[12]张应强, 姜远谋. 后疫情时代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向何处去[J]. 高等教育研究2020, (10):1-9.

[13]张军.构建中国特色智慧教育体系的思考与实践.“2020高等教育国际论坛年会”系列报道.

[14]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M].北京:学习出版社, 2018.

文|贺冬萌 王永生

来源:神州学人(2021年第4期)

作者:贺冬萌 王永生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安吉白茶平台

GMT+8, 2024-4-27 01:52 , Processed in 0.206470 second(s), 14 queries .

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谢谢。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