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同学们,早上好。我是助教粒粒。 上周六,分享了一些同学们近期品饮白茶的【饮茶日志】、【饮茶日记】。 (详细内容请点击这里:白茶怎么喝?他们有话说!) 毫香,粽香,枣香,幽雅、清冽、甘甜…… 这么多称赞的形容词,都用在了对白茶的描述上。 看得出来,白茶,大伙儿是真的喜欢。 那对于自己喜欢的东西,应该多一些了解咯。 尤其在面对市场上不胜枚举的老白茶时,才能更加理智对待,而非人云亦云跟潮流走。 今天的文章,多杰老师就和咱们聊聊白茶的过往。 看完文章之后,你会发现,白茶也许和你想象中的并不一样。 《茶经》的作者陆羽,可谓十分幸运。 他的茶界地位,早在其在世时就以奠定。 《唐才子传·陆羽》中写道: “羽嗜茶著《茶经》三卷,言茶之源、之法、之具、时号‘茶仙’,天下益知饮茶矣。”看起来,在陆羽生前就已经得到了“茶仙”的称号了。 至于他去世后,人气更是不降反升。《新唐书·陆羽传》记载: “羽嗜茶,著经三篇,言之源、之法、之具尤备,天下益知饮茶矣。时鬻茶者,至陶羽形置炀突间,祀为茶神。”显而易见,在唐代就已经有陆羽的陶制塑像了。这种现象,也可以视为一种偶像崇拜了 当然,不是每个人都能这么走运。 一个人的才华,很可能被埋没。 一款茶的美好,很可能被忽视。 六大茶类中,大器晚成的就要数白茶了。 追溯其白茶的历史,很多人老是抬出唐代陆羽的《茶经》或宋徽宗的《大观茶论》。 这两本书里虽然都有“白茶”两个字,但是从树种到工艺都与今天的福建白茶风马牛不相及。 唐宋白茶,绝非今日之白茶。 六大茶类中的白茶,历史要从19世纪前后开始算起。 屈指算来,福建白茶大约也有两百年左右的历史了。 但要说白茶为全国人民所熟知,那不过是近十年的事情而已。 诸位莫要不信,我这样说还是留着情面呢。 在《中国茶产业发展报告·2011》中,收录有叶乃兴、谢向英、吴守峰撰写的《中国白茶产业研究报告》。 其中在分析2010年白茶发展面临的问题时写道: “鉴于中国茶区辽阔,茶类丰富。目前,在茶叶市场上有白茶类的福鼎白茶、政和白茶与绿茶类的安吉白茶景宁白茶、徽州白茶、靖安白茶(江西); 天目湖白茶(江苏)、正安白茶(贵州)等茶叶产品的名称,容易引起消费者的混淆。 除了福建生产的白茶类以外,其他‘xx白茶’都是属于绿茶产品,这些产品的鲜叶原料为白叶茶。” 换句话说,即使就在九年之前,全面人民对于福建白茶和安吉白茶还是傻傻分不清呢。 亦或者说,知道安吉白茶的人多,知道福建白茶的人少。 其实即使是在2010年之后的几年间,福建白茶发展仍然十分缓慢。 我们来看一下2011年至2012年的白茶生产数据: 2011年,白茶产量为13915吨,增产1.8%。 2012年,白茶产量为10244吨,减产28.7%。 (数据来源《中国茶产业发展报告》) 分析以上数据可知,白茶产量在2011年较之2010年仅有微量的增长。这种产能的涨幅,小到可以忽略不计。而到了2012年,白茶则出现了明显的减产。较之2011年,白茶减产幅度超过了四分之一。 看着这样的数据,2012年的白茶就真的火了呢? 并没有。 2014年,全国白茶产量达到了15708吨,较之2011年增产1793吨。 至于2015年,白茶总产量达到21993吨,较之上一年增产40.01%。 2016年,白茶产量为21695吨,与上一年基本持平。 可到了2017年,白茶总产量达到30052吨,较上一年增长又达到38.5%。 总结来看,2012年之前的白茶并没有真的红火起来,产量也基本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数值上。 到了2015年,白茶产量第一次突破了二万吨大关。而仅仅在两年之后的2017年,白茶产量又突破了三万吨的关口。 应该说,自2014年起至今,白茶才呈现出一种迅猛发展的态势。 之前的白茶,一直处于一种产能有限且多用于外销的状态。 可如今的市场上,很多商家动辄就拿出所谓十数年甚至数十年的老白茶。 我很想问,这些茶都从何而来呢? 也有的商家和消费者说:我卖白茶已经几十年了! 自存自卖的资深白茶卖家,听起来是不是很可信? 其实,更不靠谱。 本世纪初的北京茶叶市场上,流传着“福鼎白茶,白喝白拿”的顺口溜。 最新评论GMT+8, 2024-11-14 00:06 , Processed in 0.226467 second(s), 14 queries . 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