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时早晚遍地雾,阴雨成天满山云。”享有“生态王国、华夏翡翠”美誉的资溪县,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孕育出了茶中珍稀茗品——资溪白茶。 作为一名茶学专业高级技师,江西省蚕桑茶叶研究所茶叶室副主任曹挥华,扎根资溪山区多年,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助推资溪白茶产业发展,不仅让每一片茶叶都成了“金叶”,更让悠悠茶韵滋润着茶农们的心田。 让片片茶叶变成“金叶” 要获得质量上乘的茶叶,不仅需要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更需要过硬的种植技术。每当在种植过程中遇到难题,资溪的茶农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以曹挥华为首的资溪茶叶科技特派团的成员们。而每当茶农有需求,曹挥华总是会在第一时间赶赴田间地头或生产第一线。 2015年9月,资溪一家白茶生产企业的基地出现虫情,该基地管理人员通过电话与曹挥华取得联系,在电话里,曹挥华根据企业提供的情况进行了初步判断,并提出防治管理措施。第二天,他还是不放心,便邀请相关茶树病虫害防治专家驱车数百公里一同前往现场指导,最终虫情得到控制,降低了企业经济损失。2016年3月,应资溪县另一家白茶企业的邀请,他前往指导白茶加工技术,其间,他每天在生产车间一呆就是十多个小时,整整一周,他都与生产工人吃住在一起,从生产工序技术参数掌控到企业产品质量管理,手把手地教,毫无保留地倾囊相授。 有了曹挥华及其团队成员们的“保驾护航”,资溪白茶的质量及市场价格得到了显著提升,每一片茶叶都成了茶叶企业及茶农致富的“金叶”。 让每名茶农都成为专家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曹挥华不仅利用专业技术解决技术难题,更注重对茶农及茶企技术骨干的技术培训。 2015年至2016年初,曹挥华先后就资溪白茶加工技术、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茶园管理规程及茶叶采摘技术等技术办了三期培训班,培训对象涵盖产业管理人员、生产企业技术骨干、茶叶种植大户、茶园小承包户等,培训人员270余人次,发放《江西省茶树种植技术》《茶树种植与优质茶加技术》《绿色有机茶叶生产实用技术》等各类培训材料300余份。 对茶农开展技术培训,大大提高了茶农的文化和科学技术水平,不仅让茶农掌握了现代农业新技术,成为了能够独挡一面的茶叶专家,还提高了科技对农业发展的贡献率。 “以前一遇到难题就想找曹团长,现在通过参加培训,掌握了茶叶种植技术,我自己也成为了土专家,有的茶农遇到了难题就来找我,我也会像曹团长一样尽力帮助他们。”一名茶农如是说。 让古老作物焕发“青春” 资溪白茶品质卓越,特色明显,它集观赏、营养、保健于一体,是茶中珍稀茗品。资溪白茶最早在清代同治年间《资溪县志》就有记载,时称为“白毫”,属资溪重要物产之一。 2015年,江西省科技厅、省委组织部、省财政厅等多部门联合启动了江西省“三区”人才支持计划科技人员专项计划——“江西省科技特派团富民强县工程”。作为资溪茶叶科技特派团团长,45岁的曹挥华带领团队成员,把自己的专业特长与当地的实际需求结合起来,积极投身到急需科技支撑以谋求发展的资溪白茶产业中去,积极探索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和农民科技致富的新途径,为资溪白茶产业经济发展和茶农增收做出了突出贡献。 资溪白茶产业是以传统茶产业为基础而发展壮大的,资溪茶叶科技特派团在科技服务中如何做到有的放矢?做到科技精准服务产业?这需要对产业有一个比较全面深入的了解。 为此,曹挥华带领团队成员对接资溪县科技局,深入产业开展调研,召集县域内几乎所有的白茶生产企业进行座谈,发放调查问卷,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基本上走遍了资溪所有白茶基地,深入到生产第一线,与白茶企业的技术骨干、茶农交谈,真正掌握生产第一手资料,并以此为基础,完成了编制《资溪白茶产业发展调研报告》和《资溪茶叶团年度工作方案》等。《调研报告》得到县白茶产业协会、县科技局及相关行政管理部门的认可,为当地制定产业发展政策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依据。 |
GMT+8, 2024-11-24 18:27 , Processed in 0.231146 second(s), 14 queries .
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