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现代茶膏生产历史的人都知道,她从出现到现在只有十多年的历史。如果往前追溯,茶膏固然有很悠久的历史,但是,站在今人角度来解读,已经发生巨大变化。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能喝到清代光绪年间生产的普洱茶膏。换言之,这样的茶膏只有文物价值和话语价值,不具有消费价值。
天上人间一杯茶,航天员的太空喝茶(膏),让科技改变了历史,这并不是偶然,这是时代发展的必要性。茶膏在传统茶行业中也是“科技改变历史”的另一个见证。
2005年,伴随着茶膏企业蒙顿的诞生,奠定了今天茶膏行业的格局:专业创制生产茶膏者、代加工及业余生产茶膏者,共同构成了这个行业的大致形态。随之御茗堂、贡润祥等大品牌也加入茶膏行列,在各品牌塑造下茶膏的标准和行业标准逐步被制定出来了。
茶膏,不一样的茶品
茶膏是什么?其实要回答这个问题,要先回答茶膏不是什么,站在事物的对立面,很容易让我们更清楚地了解观察对象。茶膏不是传统茶,却自有历史。它没有传统茶叶那么明显区隔的肉身,却很容易落入六大茶类的统率。茶膏也不是茶粉,不是像和稀泥一样,和好了,堆起来晾干就是茶膏。
茶膏是一个独立的茶品,但在传播上,我们还依赖传统茶类的思维模式。习惯上区分普洱茶膏,白茶膏,乌龙茶膏,红茶膏、绿茶膏等等。这样的认知,好处在于茶膏很快就会进入人们已有的认知体系,劣势在于,会形成某种思维定势。
不是每个企业,都能做茶膏
2009年出版的《普洱茶膏》一书有如下定义:普洱茶膏是将云南特有的乔木大叶种茶叶经过加工与发酵后,通过特殊的方式将茶叶的纤维物质与茶汁分离,将获得的茶汁进行再加工,还原成更高一级的固态速溶茶。这是目前关于普洱茶膏最权威和最经典的定义。
这个定义强化了技术对茶膏的加持作用,强调了发酵是制作茶膏的核心。要理解发酵技术对于茶膏的作用,如同发酵对于熟茶的作用一样。熟茶能体现企业的工艺水准和技术研发水平。在广泛意义上,发酵虽然不是什么核心机密,但运用于茶膏制作,因为运用领域的特殊性,使得难度大大增加,因之,形成了特定的技术门槛。因此,就像不是每个做茶的企业都能发酵熟茶一样,也不是任何企业都能做茶膏。
茶膏的最低标准和最高标准
这两个标准,可以说是一个标准,即安全、营养、便捷;也可以说是两个标准,第一,一款合格的茶膏必然同时具备以上三个要素,第二,每个要素要保持自身的升级换代。
茶膏是基于茶叶原叶萃取而成的再加工茶,在形态上,可能是目前离茶的初始形态最远的茶品。正因为如此,他可以不囿于初始茶叶的形态,通过技术手段解决农残、重金属超标等问题,在成品上更接近于茶叶的本质:营养健康。它直指茶叶中对人体有益的营养元素,将这些元素和精华聚集起来,诉之于形,便有了茶膏,求之于神,便有了营养的最大化诉求。
一杯安全的茶,一种便捷的饮用方式,直达营养健康的诉求,何乐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