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11月27日上午,生态道德课第五季采访小分队走入烟雨江山的最后一站:清湖镇清泉村。这个神奇的村子紧跟时代的潮流,依托互联网,在短短8年的时间里实现了一次华丽的转身。 清泉村:家家户户从事淘宝 说起清泉村,当地人则更喜欢叫它“淘宝村”。依托穿村而过的315省道和便捷的物流运输,靠着互联网,清泉的电商产业迅速做大。家家户户当老板的场面在清泉已经不足为奇。 而在2008年之前,由于清泉村是一个移民新村,“无集体经济、无集体资产、无土地资源”成了那时清泉村最真实的写照。但是短短八年过去,依托互联网而兴起的电商产业,清泉这个曾经的“三无”村摇身一变,成了远近闻名的“淘宝村”。前些年走出去的的年轻人也陆续回乡创业。如今清泉村的常住人口也由之前的1000人回升到了3000人。 清泉村的电商文化随处可见,标语、道路指示牌,宣传栏都可以见到电商文化的影子。村委会所在地也成了整个村的电商大楼,很多电商入驻于此。村民们有的自己当老板,有的则在别人的电商公司找了份帮忙的工作。 村民王京伟原本和姐姐一起在义乌、杭州等地做跨境贸易。2015年,听说家乡开始发展电商,瞅到商机的王京伟便回到村里,租了400多平米的办公场地开始新的创业。 王京伟告诉记者,因为村里鼓励发展电商,回来后的第一年他的公司就在村里享受到了首年免租金的优惠,而单单这项开支就比在杭州一年节省了70到100万元。 “淘宝村”:转变观念走上富裕路 由于电商受区位环境因素影响较小,再加上村里大规模支持的政策和便捷的交通,像王京伟一样返乡创业的年轻人不在少数。村里为了吸引更多的人来投资,为电商提供一个更加快捷方便的经营环境,特地在电商大楼里开设了网商办公区、产品展示区、会议室、电教培训室等功能区,以便为电商们提供办公、仓储、包装等服务。与此同时,在村两委牵线搭桥下,电商大楼与9家快递公司分别达成了合作,使快递投递服务变得更加便捷。 村里电商的快速发展除了与村民前瞻的眼光和理念息息相关,与团结一心的精神文明建设更是密不可分。清泉村党支部书记吴香华告诉记者,9年前,全市6个山区乡镇42个行政村989户3780人,搬到了这个荒山包上,组成了清泉村。村里有113种姓氏,5个民族。因为来到了新家,村民们都想把自己这里打造得有模有样。全村人齐心合力,共同完成了村庄的道路硬化、村内绿化和埋设排水排污管道等配套建设。为了凝聚人心,村民们在文化礼堂种下了一棵桂花树,意为“以和为贵”。 现在,这个远近闻名的“淘宝村”已经在江山市闯出了名头,在全村人齐心协力的发展下,村人均收入也从2008年的3000多元提高了现在的2万多元,这股从深山中流出的一泓清泉,已经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走出了自己的富裕道路。 江山的探索与发现到清泉村就暂告一个段落。接下来,小分队将继续前往富春江畔、分水江旁的知名休闲旅游地——桐庐,去寻访其独有的生态魅力。
|
GMT+8, 2025-7-15 05:34 , Processed in 0.164494 second(s), 14 queries .
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