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掷2亿元进口原料,新茶饮对中国茶有偏见? 2024年7月11日 09:59 0条评论 感恩茶友十五年的相遇和陪伴, 今天用三个词来宠你:感谢、真亏、限量,点击这里,领取谢礼 一片树叶,经过岁月的洗礼,从生机勃勃的“绿叶”蜕变为璀璨的“金叶”,带富了一方百姓。 一杯茶饮,让遥远的“茶园”与繁华的“都市”紧密相连,牵动着上游供应链的繁荣与发展。 6月20日,《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联合中国茶叶学会茶饮料茶食品专委会、深圳市茶文化促进会、深圳市华巨臣国际会展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饮品快报共同主办的“中国茶TEA20暨2024新茶饮生态链大会”在广东省深圳市举办,活动聚焦新茶饮行业,发掘、释放传统茶叶市场的潜力,搭建“传统”与“创新”的交流平台,推动茶叶产销精准对接。 茶博会上,新茶饮往往能吸引更多消费者驻足。 无独有偶,近日,由鲜活饮品与第一财经联合出品、结合美团团购数据支持发布的《2024中国新茶饮供应链白皮书》,同样聚焦新茶饮供应链,深入剖析中国新茶饮市场的发展轨迹,以及当前消费趋势、行业未来的发展前景。 《白皮书》显示,新茶饮市场正在从年轻化消费走向大众消费,从野蛮生长转向精细化运营,从新兴行业逐渐迈向成熟行业。“在此背景下,平衡好精品名优茶和新茶饮原料茶的发展,‘打通上下游产业链、构建产业新赛道成为大势所趋’。”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茶深加工团队首席科学家尹军峰表示。 40年产业改革发展 转型升级成趋势 1984年,国务院批转原商业部《关于调整茶叶购销政策和改革流通体制意见的报告的通知》拉开了我国茶叶流通体制改革的大幕。40年的改革发展中,中国茶通过打造区域公用品牌,带动茶产区发展,让茶叶成为百姓增收致富的“金钥匙”;在市场化品牌进程中,茶企发挥市场主体优势,凸显品牌效益,实现了政府推动、品牌带动、市场驱动茶产业蓬勃发展的喜人成效。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全国茶叶产量1983年为40.1万吨、1993年为60万吨、2003年为78万吨、2013年为193万吨、2023年为355万吨,40年间茶叶产量增长近8倍,居世界第一位,茶叶已然成为我国产品“硬实力”和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 流量巨大的新茶饮品牌,将激发茶产业新潜能。 欣喜之余,我们观察到茶产业高速发展的背后,供求关系也经历着深刻变化,茶叶消费市场的生态正在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茶叶的多元化应用,等待我们以更加前瞻的眼光和创新的思维去释放茶产业新的潜能。 在“TEA20生态链研讨会”上,来自安徽省黄山市、湖南省古丈县、陕西省安康市、四川省雅安市等数十个政府展团代表,与新茶饮代表和供应链代表展开对话。产区代表纷纷介绍宣传了当地茶产业的自然优势及品质特征,希望与新茶饮端和供应链端展开深度合作,并抛出招商“橄榄枝”,呼唤共同探索产业新方向,创造新增长点。 尹军峰表示,新茶饮时代下的鲜叶原料、消费群体、加工方式都与传统茶有明显不同,原叶茶向原料茶方向转变,不仅能够实现产业增效和农民增收,还能实现与传统产业和消费互补,实现全产业链机械化生产。 可见,为了满足日益多样化、多层次的消费需求,突破传统茶叶发展的技术瓶颈、实现农产品茶的工业化生产已成为行业发展的迫切需求。在保持做精做强传统茶的同时,茶产业要积极扩展原料茶和跨界茶的规模与种类,使之覆盖更广泛的消费形态和场景。 “雨后春笋”的新茶饮 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天眼查数据显示,现存与新茶饮的相关企业33.7万余家,仅2023年,新增注册相关企业5.4万余家。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新式茶饮市场规模约为3333.8亿元。通过两组数据,可见新茶饮市场发展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从市场占有率来看,主力产品均价在10元以下的下沉市场和主力产品均价20元以上的高端市场集中度较高,中端市场消费场景更加多元化,市场竞争愈加激烈,市场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 新茶饮的“万店潮”,牵动着茶叶、奶业、水果业、包装设备业等上游资源;新茶饮品牌方、第三方服务商支撑着整个中游;同时在下游的销售端,促进了第三方外卖平台、品牌小程序、新式茶饮门店的拓展。深圳市意利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市场总监钟露娟表示,“近年来,新茶饮是消费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上中下游的共同推动,促进了社会、经济、文化、行业的发展。” 消费者打卡拍照新奇的新茶饮产品。 新茶饮在快速扩张中,随之面临着一些问题。第一,品类门槛低,产品同质化严重。品牌方越来越难从产品角度建立明显的差异化优势;第二,头部品牌对供应链的建设越来越重视。成本优势和品质稳定是持续保持品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第三,“成长型”的腰部品牌更加依赖供应链端。品牌的突围需要上游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突破发展瓶颈。 此外,新茶饮在逐步走向成熟的过程中也发生了一些变化。首先是消费者对新茶饮产品的认知不断成熟。新茶饮不仅要更好喝,还要更健康;不仅要有性价比,还要提供愉悦感;不仅要喝得“明明白白”,还要对原材料“清清楚楚”。根据美团团购统计,季度周期内,茶饮品牌团购平均上新频次为8次,头部品牌团购最高上新次数超1000次。可见消费者的多元需求,促使品牌方不断保持“新鲜感”、寻找新食材;同时还要通过产品联名、内容营销、情绪价值提供等,提升产品的创新力、服务力。 畅通产业上下游 率先打通四大“堵点” 某新茶饮创始人告诉记者:“知名新茶饮品牌在国内市场没有找到合适原料,无奈从斯里兰卡进口2亿元的锡兰红茶。”这一情况不仅体现了新茶饮领域对优质茶叶原料的迫切需求,更从侧面反映了当前国内的茶叶成品与新茶饮所需的原料存在巨大落差。新茶饮企业迫切需要优质稳定的原料茶,却“卡”在了上游供应链端。 2023年,中国茶叶产量占世界茶叶产量的50%以上,中国绿茶产量和出口量均占全球80%以上。为什么新茶饮品牌方舍近求远,选择进口茶叶原料?为此,记者从多个新茶饮品牌方处了解到,品质稳定、价格可控、多变出新、服务保障四大“堵点”是畅通产业上下游的重要因素。 第一,中国茶的品质稳定吗?新茶饮品牌方认为,在试饮、调饮阶段,中国茶的口感更胜一筹,品质也相对稳定。一旦迈入大规模采购的门槛,茶叶供应量及品质便成为了“堵点”。这里所说的“量”并非指产量,而是指持续稳定的标准产品;这里的“品质”也并非指制茶技艺,而是风味上保持高度一致与稳定。这与我们当前市场上以“清饮”为主导茶叶产品的品质诉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打通四大“堵点”是畅通产业上下游的重要因素。 第二是价格。相关茶饮供应链代表表示,目前新茶饮的原料成本控制在30元/斤~50元/斤。优质原料不超过50元/斤,标准原料一般30元/斤以上,普通原料不超过30元/斤。在此范围内,价格越合理、口感越突出的原料,越受采购方欢迎。因此,在新茶饮市场中,谁能够在成本范围内生产出超高性价比的“原料茶”,谁就能够在供应链范围内获得更大份额。这与我们传统市场消费的“名优茶”“原叶茶”“手工茶”,在生产逻辑上有明显不同。 第三是产品多变出新。扎实的供应链是保证产品品质稳定、推陈出新的重要基础。当下,茶饮市场的产品同质化严重,输出健康、富有创新性产品已成为衡量新茶饮品牌价值的重要指标。这与传统茶坚守传统工艺、匠心之作的制茶方式有显著区别。因此,上游供应链需借助先进的工艺技术和创新理念,提供更强大、敏捷的供应体系。 第四是服务保障。面对新茶饮品牌方日益增长的需求,上游供应链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期待。除了“标准化”的原料供应外,还需通过加强研发团队的实力,推动产品的创新迭代,不断推出符合品牌调性、满足市场需求的优质解决方案,从而为品牌方注入新的活力和竞争力,实现双方共同成长和繁荣。 新茶饮的下半场“厮杀”已经到来,新需求带来了新挑战,也为中国茶的发展提供了新机遇。由“传统茶”向“原料茶”调整,不同赛道的错位竞争,将创造更大的生产效率和效益,带动产业长期繁荣和可持续发展。 未来,新茶饮的上下游联动必将更为紧密。新茶饮品牌的连锁化程度越高,供应链端就越具成长性;另一方面,供应链端的崛起,意味着能为品牌赋能更多,进一步促进品牌的规模化发展。 来源: 茶周刊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
GMT+8, 2024-11-26 09:38 , Processed in 0.237953 second(s), 14 queries .
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