峻岭松声万山鸣 追记浙江省驻川工作组组长王峻同志扎根浙南山区基层18载,一年内走遍400多个村庄,投身拯救传统村落,为文化引领乡村振兴探索经验; 挂帅奔赴巴蜀东西协作,两年内调研行程超10万公里,航班飞行超过120次,频繁往返海拔4000米高原的山海情深之路,直到生命的尽头…… 这是一位热爱生命的理想者用生命书写的人生厚度。 2024年3月25日,浙江省赴四川省东西部协作工作组组长、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副厅长、党组成员王峻因病逝世,年仅52岁。 古村百姓说,他是传承者,让老屋焕然,青山依旧; 驻川干部说,他是笃行者,让浙川情深,山海绵延; 身边亲朋说,他是奉献者,独山松染霜而逝,松阴水长流不息。 峻岭松声万山鸣。王峻的生命定格在52岁,但这位新时代好干部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会在大山之间久久回响。 “做好浙川山海情的续写者” 初夏,在索玛花的掩映下,四川大凉山深处的彝族乐器博物馆内不时传出悠扬乐声。 眼看越来越多的游客涌入这座由浙江援建的博物馆,凉山州普格县螺髻山镇德育村党支部书记吉木瓦各惹不禁红了眼眶:“王秘书长总说要让我们吃上‘旅游饭’,我们现在吃上了,他却再也来不了。” 3月27日,杭州殡仪馆追远厅外,摆满了四川省委、省政府,阿坝州、甘孜州、南充市以及小金县、平武县、汶川县、北川县、南部县、仪陇县、嘉陵区、阆中市等敬献的花圈。他们一起恸别这位足迹遍布四川68个县(市、区)的浙江好干部。 2021年,根据中央部署,按照“一省对一省”原则,浙江结对帮扶四川。结对规模从原先40个县(市、区),增加到68个县(市、区)。 同年6月,从浙江松阳县调任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仅一年的王峻担任浙江省驻川工作组组长,带队奔赴四川。 有人不解,已经在浙西南山区待了18年,他怎么还往大山里跑? 东西部协作意义重大,是“国之大者”,这是组织对我的信任——王峻以家国情怀作答。 赴川第三日,王峻就马不停蹄登上海拔近4000米的高原。缺氧对低海拔地方来的干部是不小的考验,王峻鼓励大家,“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 赴川五个月,他就走完了全部68个结对帮扶县(市、区),“我们其他人差不多用两年半时间才走完。”浙江省驻川工作组成员何志峰说。 来川为什么,在川干什么,离川留什么——驻川两年半时间,王峻带领工作组用一个个落户巴山蜀水的“造血”产业,回答了出发时的三道问题。 2021年,浙川两省以诸暨—沐川为试点实施“蓝鹰工程”,通过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校企合作等订单式培养“蓝领鹰才”,累计培养职校学生3429名,其中脱贫户学生、困难家庭学生占比达77%。 王峻格外重视这项工程的推进。他对帮扶工作队队员说,职业学校是困难家庭孩子比较多的地方,职业教育的高素质培养和高质量就业,是一件非常有意义、非常值得去做的事情。 在川两年有余,基层调研行程超过10万公里,飞行航班超过120次,从悠悠蜀道到秦巴山脉,从雪域高原到千里彝山,留下了王峻坚实的身影;一片片安吉与青川共植的白茶、一头头南浔与广安共育的湖羊、一条条钱塘与理塘“塘塘合作”的牦牛皮带,见证着浙川的绵长情意和协作硕果。 2023年9月,王峻率队来杭州举行“藏风宋韵”艺术展暨壤巴拉非遗大讲堂。 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原副厅长叶菁回忆说:“他把浙川两地的文化交流搞得有声有色。我和他还商定浙川两地每年举行一次‘蜀风宋韵’非遗交流展。” 两个月后,在王峻的精心策划下,一场别开生面的川浙非遗保护传承系列活动在成都拉开大幕。 而他的朋友圈,最后一则消息就定格在这场活动,时间是2023年11月23日。 “做好浙川山海情的续写者。”这是王峻对浙江援川干部的定位与要求,也是对自己理想和抱负的注解。 去年11月,记者在四川调研时见到王峻,明显消瘦的他已裹上了厚厚的围巾,交谈间时常气喘不已。正值双休日,他依然放不下手上的工作,还在研究如何通过产业化,让“高原之舟”牦牛皮成为当地百姓的致富法宝。 王峻离世后,浙江省驻川工作组临时党委委员罗林锋悲恸不已:赴川之初,王峻说,三年以后他会把挂职干部一个不少地带回浙江,而如今唯独少了他自己…… “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 山间云雾升腾、梯田交错,依山而建的夯土房焕然一新,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驻足陈家铺村先锋书店的阳台眺望,成片金黄色的泥墙瓦房掩映在青山翠绿之间,“江南布达拉宫”映入眼帘。 浙西南山区深处的丽水市松阳县,一幅田园牧歌式的乡村画卷令人神往,更在首届联合国人居大会上大放异彩。 然而多年前,这里曾是一处偏僻颓败的山区欠发达县,面临乡土文化凋零衰败的难题。直到一位肩负起古村保护发展使命的“传承者”走入大山深处。 新婚后仅一年,王峻就从东海之滨的浙江宁波,调到群山连绵的浙江丽水工作,一待就是18年。 2011年,王峻调到丽水市松阳县工作,2016年担任松阳县委书记。 初到松阳,他对这里的传统村落格外亲近,几乎每个周末都安排走村。在一步一脚印的丈量土地中,他体味到脚下土壤中跳动着的传统文化根脉。 仅用一年时间,他就走遍松阳400多个村庄。走得越多,心情却越沉重:少人居住的古村老屋快速凋敝,该如何保护传承日渐消失的传统村落? 杭州市民宿行业协会执行会长夏雨清清晰记得,王峻陪他走陈家铺村的各个角落,在望向远处高低错落的夯土小屋时,王峻问:“你说,我怎么拆得下手?” 在王峻努力推动下,2016年,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发起“拯救老屋行动”项目。松阳成为全国唯一的整县推进试点县。 拯救老屋就是复活古村、温暖人心,为后人留下中国传统村落的典型意象。 这位被当地老百姓称为“连厕所都会管的县委书记”,带着热忱与使命,为“拯救老屋行动”倾入了大量热情。 望松街道王村王景纪念馆以原址老屋为基础修建,为保证工程质量,防止对原有建筑和自然环境的破坏,王峻前后数十次到现场指导,说的最多的字是“不”! “以前村民认为,把老屋推倒、建成新的就是好的,后来转变了观念。”王景后人、王村原党支部书记王根水记得,村民后来甚至愿意花4000元加固被风吹倒的树,这要是在以前,早就砍掉当柴火烧了。 记者曾多次在松阳蹲点调研,翻出乡野村落的照片,王峻一看便知所在地、有什么故事。 “抓工作落细落小、尽善尽美,细到老街的灯怎么装”“为了挽救村口千年古树,一个村他去了40多次”“叫得出村干部的名字,很多村干部都有他的微信”……王峻书记的故事,在松阳口口相传。 保护传承,创新发展。 不仅扎实推进“拯救老屋行动”,王峻还在松阳展开一场艺术乡建实践,探索以“建筑针灸”焕发传统乡村的崭新面貌。 走进今天的松阳乡村,契约博物馆、大木山茶园、石门圩廊桥、红糖工坊、先锋书店、竹林剧场等现代建筑,仿佛自然生长在这大山中。 在王峻看来,乡村本土文化生发出的现代建筑,能与乡村自然融合、带来生机。 “他是一名很有文化担当的干部,对古村落保护传承倾注了满满热情。”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罗德胤说。 同事回忆,王峻阅读了大量书籍,用脚步丈量责任,用大量的理论和丰富的实践,独树一帜地走出一条松阳之路。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把乡村放到历史动态中去考量,遵循它的发展规律,通过“中医调理、针灸激活”方式慢慢恢复生命力;振兴的乡村应与城市相得益彰,而非简单附属关系,这尤其要重新认识和重视乡村应有的价值和魅力…… 以传统古村落保护发展为切入点,松阳系统展开文化引领乡村振兴实践,成为全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示范县、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利用试验区。2019年5月,松阳县作为中国唯一的县级代表应邀参加第一届联合国人居大会。 “这是开风气之先的事情。他让松阳像出土的文物一样,一下子出现在中国乃至世界的视野中,令很多人刮目相看。”有人评价,王峻推动的老屋拯救、古村保护和文化传承的探索,真正在松阳大地上生根、开花、结果。 深知松阳,深爱松阳,始终做一名建设者、守望者——即便离任松阳,王峻一直对这片“江南秘境”念兹在兹。 今年初,病榻上的王峻与刚从松阳采访回来的记者微信交流,谈及松阳的新变化,他敲下毅然而有力的七个字:“唯有更好的创造!” 文字后面,他还附上了三个寓意坚定奋斗的小拳头表情。他与记者的对话框,也最终停留在2024年2月23日。一个月后,他与世长辞。 “人活一辈子,一定要为理想奋不顾身” 连日来,王峻同志因病离世引发许多人的深切缅怀,人们十分怀念这位忠诚担当、无私奉献的好干部。 扎根基层、交流挂职,贯穿了王峻工作的主要时间。 1993年参加工作,2002年12月通过公选从宁波交流到丽水,此后扎根浙西南山区基层近18年,历经丽水3个县、6个党政领导岗位。2020年6月,交流提任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2021年6月则又带队赴川工作…… 这份履历,刻画着一位党员干部投身党的事业、沉淀人生厚度的坚定身影。 正如他的网名——“独山松”,王峻的生命就像一棵傲然挺拔的松树,静静矗立在群山之间。 在云和县委组织部长、缙云县委副书记等岗位锻炼后,40岁的王峻2012年初任松阳县县长,他在任职发言时说:“当官是一时的,干事业是一世的。” 一起驻川的同事追忆,因饱受病痛折磨,王峻返回浙江接受住院治疗。即便躺在病床上,他依然每天通过微信语音布置千里之外的工作。 王峻离世后,妻子卓丹才第一次走进他在四川工作的办公室。拉开办公桌的抽屉,里面满满当当装着6大册笔记本。这是王峻在川工作期间留下的笔记。 温文尔雅而意志坚定,沉稳内敛而富有激情。 透过那些文字独白与生活细节,人们更了解了这位浙江省“担当作为好干部”的内心世界与价值追求。 “当一个人不是为了一己之私而努力奋斗的时候,他就会获得无穷无尽的力量;当一个人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的时候,他就会无往不胜。”——这是王峻同志生前常用以自勉的话。 妹妹王琛想起一件往事:高考前,18岁的王峻就写过一封长信,思考人生价值。他写道:“人活一辈子,一定要为理想奋不顾身。” 这位生动的理想主义者,对事业、对生活、对身边人,都有着内心深处细腻的热爱。 “出发了”“安全到达了”“登机了”“平安降落了”,在王峻与妻子卓丹的微信聊天记录里,这些是最频繁出现的话语。 这对结婚25年的伉俪,有24年处于两地分居状态。 刚到浙江丽水云和工作时,王峻才新婚一年,他和妻子约定两周回家一次,但常态却是一个月都见不上一面。他们只能相约一起抬头,看看月亮。 “我们在同一轮明月下,那也是一个共同的家。”卓丹说,“他告诉我说,我们做事情就是要以一种‘他乡即故乡’的情怀去投入,他的工作是一份需要全身心去投入和付出的事业。” 因为工作与家人聚少离多,难得在家时,王峻会争着去厨房做饭、陪女儿读书、给父母洗脚。 每年女儿生日那一天,王峻都会挤出时间写一封长长的信,讲述他一年来的所做所闻所感。而今后,女儿再也等不到爸爸给她写的信了…… 丰盈的灵魂,滋养生命的质量。 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专家委员会主任冯骥才扼腕:我们少了一名传统村落保护的忠诚守护者。 联合国人类居住区规划署致信悼念:愿你安息,因为你对世界的贡献不会被遗忘。 松阳干部群众说,会一直记得王峻书记。 …… 峻岭松声万山鸣。 王峻归葬于老家浙江建德的青山间。 这里,他依然能举目远望—— 松阳的独山松为他苍翠挺拔,大凉山的索玛花为他次第绽放。 |
GMT+8, 2024-11-26 22:36 , Processed in 0.206663 second(s), 14 queries .
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