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企鹅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完美无缺,自古以来都是难以实现的。 因此才感慨道: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世事从来都是有遗憾的。 难免有喜有悲,有离有合。 有时甚至因为错过或失去,而深感痛惜。 凡事求全,追求完美,是一个人的本能。 喝茶,同样也有许多人追求十全十美。有的茶,只是喝起来香,却无落水香,汤水寡淡。 有的茶,汤感醇厚饱满,香气却平平无奇。 在保证香气馥郁的同时,汤感饱满,醇厚甘甜,为上者。 而有位茶友提出了一个想法,“喜欢白茶的回甘,但又怕苦涩,如果能兼顾就好了。” 白茶一定是苦涩的吗?回甘与汤水清甜,真的不能兼备吗? 事实上,偶尔会超出想象。 《2》白茶的回甘是什么? 回甘,是一种喝茶之后所形成的味觉现象。 当茶汤入口之后,舌面涌上一阵甜味,回上来甘甜的滋味。 这是一种很美好的感觉。 当然,这种甜与平时所说的巧克力,奶油蛋糕等甜食不同。 并非甜腻感,甜到发齁,而是清甜的,混合着生津的一种甜。 因此,有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回甘。 且优质白茶在回甘的时候,还会伴随盈盈的花香,与其它美妙的香气,一起在舌面上绽放开来。 茶汤的回甘,其实与平时在吃淀粉类食物的时候,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比如,白米饭在入口瞬间,甜味并不高。但等到淀粉被逐渐分解后,会尝出甜丝丝的滋味。 关于茶叶的回甘是如何产生的,茶圈中有很多种说法。 而其中拥有较高认可度的说法。 指的是汤水中的物质与口腔唾液的蛋白质结合,形成了一层分子膜。 暂时性的隔绝了舌面和茶汤的接触。 不出一会,这层膜破裂了之后,味蕾又重新被唤醒,便可以感知到茶汤中的清甜感。 因此,也就成为了回甘。 白茶的回甘,来自于丰厚充盈的内含物质。 体内的养分含量高,芳香物质充足,茶汤自然清甜,好喝。 《3》苦涩的白茶才会有回甘吗? 非也! 事实上,优质白茶的回甘,是入口鲜爽,清甜,细腻。 未感觉到过多的苦味和涩味,回甘和生津便涌上了舌面,体验感极佳。 而为什么有的人说,喝完了苦茶之后,回甘更明显? 这实际上,是一种味觉上的反差,所形成的的错觉。 “苦”和“甜”,本是两种截然相反的感受。 当喝下了一杯特别浓,极其苦涩的茶汤之后,舌面上尽是苦味。甚至能让舌头泛起褶子,似生吃了一大口苦瓜,或是黄连水。 这时候,即便是喝一杯寡淡无味的白开水,也会觉得很甜。 但这种“甜”,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回甘”。 只是由于强烈的对比,从而造成的一种假象。 苦尽甘来的真正意思,是在艰辛的生活中,撑过最难熬的一段时间。 而后,即便是一束灿烂的阳光,简单,朴素,也会让人觉得,生活很美好。 好茶,讲究的是鲜爽醇爽,香清甘活,苦涩味,并非优质白茶的正常表现。 《4》为什么有的白茶苦涩味重? 苦味和涩味,源于茶叶中的茶多酚,咖啡碱等物质。 事实上,这些物质也属于茶叶的营养物质。 但凡事都讲究适量,物极必反。 适量的茶多酚和咖啡碱,可以增加茶汤的饱满度和层次感,还能起到很好的提神醒脑效果。 过量,则会导致茶汤苦涩,汤水过浓等不良现象。 苦涩味重,与白茶的产区、工艺密切相关。 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优越的“温、光、水、气、土”五大因素。 让白茶内积累更多的营养物质,茶氨酸含量高,入口鲜爽,清甜。而若是产区不佳,日照时间过长,光照强烈,茶青内积累过多的苦涩物质。 亦或是由于萎凋不当,将茶青堆积,其体内的水分无法顺利排出。 与此同时,苦涩物质也随之一起驻留在了体内,造成茶汤苦涩。 反观,精心的日光萎凋,将茶青薄摊薄晾在水筛当中,水分随着叶脉顺利排出体外。 并且,多余的茶多酚,咖啡碱也一齐消散。 茶汤喝起来自然,清新,爽口,苦涩味并不突出,甚至可以忽略。 除此之外,还存在着另外一种情况。 与白茶本身的品质无关,问题则出在了冲泡方式上。 闷泡,投茶量过多,茶水比例失衡,同样会导致茶汤苦涩。闷泡,有优质白茶的大忌。 在茶与水长时间的接触过程中,内质不断释放,苦涩味势不可挡,大量析出至茶汤中。 可想而知,这杯茶该有多苦,多涩。 茶水比例,是决定茶汤滋味的一大关键。 一般来说,110毫升左右的盖碗,投白茶干茶5克,即可。 不论是白毫银针,白牡丹还是寿眉,皆以此为标准。 若投 |
GMT+8, 2024-11-25 21:39 , Processed in 0.230955 second(s), 14 queries .
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