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吉白茶平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安吉白茶平台 首页 白茶资讯 查看内容

我国红茶市场与产业调查分析报告

2021-1-27 06:04|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8| 评论: 0

摘要: 我国红茶市场与产业调查分析报告2021年1月26日 16:260条评论茶饮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而红茶更是当今世界茶饮的主流,在国际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国是红茶茶种的发源地,也是世界几大主产区之一,近年来红茶产能逐 ...

我国红茶市场与产业调查分析报告

茶饮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而红茶更是当今世界茶饮的主流,在国际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国是红茶茶种的发源地,也是世界几大主产区之一,近年来红茶产能逐年扩张,贸易结构得到优化。但现阶段红茶产业的发展仍存在产业化经营水平较低、产品质量较低和品牌效应较差等问题,制约了产业的转型升级。本报告从生产、消费和贸易等方面分析了我国红茶产业的发展现状,剖析了红茶产业的发展前景、扶贫潜力与问题风险,并从政府、企业、行业协会多层面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一、红茶产业发展现状
(一)生产

1.茶叶生产规模逐步扩张,茶叶产出能力逐渐增强。2013年以来,我国茶叶生产规模逐步扩张。除2017年我国实有茶园面积小幅下跌外,其他年份均为增长态势,6年增长了20.9%;茶叶采摘面积也逐年增长,增幅30.1%。

2.红茶产量逐年增加,但产能趋于饱和。2014-2018年我国红茶产量逐年增长,2016年后产能趋于饱和。2014-2016年红茶产量增速较快,年均增幅12.2%,但2016年后年均增速仅为3.4%。

3.产区集中,并呈多元化分布。一方面,我国红茶产区主要集中在滇、闽、鄂、湘4省,2018年四省红茶合计产量占全国总量的67.9%。另一方面,我国红茶区域分布趋于多元化,贵州、广东、江西、江苏、四川和陕西的红茶产量占比提升,挤占了滇、闽、鄂、湘4省4.0%的产能份额。

4.分散生产占主导地位。当前我国红茶产业的生产模式主要包括:农户分散生产模式、国有茶园生产模式和产业化经营生产模式,其中农户分散生产模式仍占主导地位。但随着产业扶贫推进与农产品市场化的深入,我国红茶产业正向产业化经营生产模式转变。

(二)消费

消费以内销为主,内销量逐年增加。2013-2018年,我国红茶主要以内销为主,内销量约占总产量的80%。其中2013-2015年内销量增长较快,2015年之后增幅明显放缓。

(三)加工流通

1.加工方式向标准化集中加工转变。一方面,随着产业化经营生产模式的推广,我国红茶生产组织化水平逐渐提高,企业通过与农户形成利益联结机制,为农户提供农资、培训服务、收购后集中加工;另一方面,为满足国际市场需求,诸多茶企购置国外先进的红碎茶生产线,流水线式加工,进一步提升了生产加工标准化程度。

2.流通方式以批发零售为主。受农户分散生产模式影响,当前我国红茶产品流通主要以“茶农-茶企-批发商-零售商”的传统模式为主。但随着市场信息化程度加深,许多茶企开始探索流通新模式,如产品电子商务销售、趋于授权专卖等。

(四)进出口

1.进口市场稳定性强。近5年我国红茶进口量额均呈逐年增长趋势,但中低档红茶的进口比例增加,进口额增幅逐渐低于进口量。我国红茶主要进口来源国为斯里兰卡、印度、印尼和肯尼亚,年均进口占比在70%以上,我国红茶进口市场稳定性强。

2.出口市场可替代性增强。一方面,近5年我国红茶出口显著扩张,2018年红茶出口量出现下降,但出口额仍显著增长,出口结构向优质高价红茶产品转变。另一方面,虽然日本、美国与中国香港是我国最主要的红茶出口市场,但出口占比呈下降趋势,已不足50%;其他主要出口市场的占比越加均衡,出口市场可替代性增强。

(五)市场价格

国内市场价格稳中有涨,成品茶价格有所回落。一方面,受成本上涨、消费群体扩大与消费需求增加3方面因素影响,近年来红茶价格稳步增长。另一方面,红茶产能快速扩张使得市场供过于求,电子商务等新型交易模式降低流通成本,中低档茶品市场成为争夺热点,成品茶价格趋稳回落。

(六)成本收益

1.人工成本占种植成本的主要部分。红茶成本构成复杂,包含种植成本、加工成本与流通成本3部分,且不同地区、不同企业与不同生产模式的成本均不相同。由农产品成本收益年鉴可知,人工成本是种植成本中最主要的成本构成,以全国平均水平计算,约占种植环节成本的71.3%。

二、红茶产业发展前景展望

(一)产量增速将放缓,产区分布将趋向多元化。一方面,近年来我国红茶产能快速增长、趋于饱和,而国内市场需求短时间内难以进一步扩张,预计未来红茶产量增速将放缓。另一方面,未来我国红茶生产分布将进一步向“百花齐放”局面发展。陕西、重庆、河南等地依托产业扶贫积极拓展红茶市场,逐渐成为具有竞争力的新兴产区。

(二)销售模式将趋向多元化,品牌效应逐步显现。随着我国红茶产业化经营水平与市场信息化水平提升,品牌专卖授权、电子商务与休闲茶园等新型渠道逐渐成为红茶销售的重要模式,茶企也将越来越重视产品的品牌宣传。

(三)消费继续以内销为主,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一方面,红茶类别、质量与贸易壁垒等因素制约了出口贸易,而茶文化与健康养生观念的普及又扩大了红茶消费群体,预计未来红茶消费将继续以内销为主。另一方面,茶叶消费平民化增加了对中低档产品的需求,将推动国内红茶产品向高中低档的“金字塔”式结构转变。

(四)贸易结构进一步优化,产品附加值逐渐提升。一方面,红茶进口逐渐从以进口优质茶、精制茶为主向进口茶叶原料转变;另一方面,红茶出口产品的附加值逐渐提高,由出口原料茶叶为主向出口成品茶、精制茶转变。

(五)出口可能存在障碍,出口增长将趋缓。国内红茶质量标准与国际不接轨、传统工夫红茶与国际消费主流不相符与可能存在的质量贸易壁垒均会对我国红茶出口贸易产生阻碍,导致红茶出口增速放缓。

三、贫困地区红茶产业发展情况

(一)总体情况

我国主要依托红茶产业进行产业扶贫的贫困县集中于广西、湖北、湖南、贵州、云南和河南6省中。其中,湖北与云南两省的扶贫效果较好,依托红茶产业扶贫的贫困县基本全部脱贫。其扶贫效果主要体现在5个方面:一是通过技术培训,提升茶农的劳动技能;二是提供生产资料,降低其生产成本;三是帮助茶农进行茶叶加工,提高销售收入;四是发展产业化经营,拓展茶农的茶叶销路;五是吸纳农户为茶企员工,增加其工资性收入。

(二)经验做法总结

1.开展产业化经营,并提升标准化水平。大力吸纳龙头企业入驻开展产业化经营,改善农户分散经营现状。通过建立地方行业标准、建设标准化茶园、提供统一生产资料与开展农户技术培训提升红茶生产加工标准化水平。

2.加强农户技术培训,提升农户劳动技能。给予茶农茶叶种植技术与茶园管理方法培训,增强其生产经营能力;吸纳无能力或无条件种植茶叶的贫困户为红茶加工厂员工,提升其劳动技能。

3.拓展销售渠道,并积极打造产品的品牌效应。通过专卖店授权与电商、直播等新型媒介综合开展线上线下联合销售。积极参与农产品推介会并利用媒体加大产品宣传力度,增强品牌的市场认可度。

4.积极开展产业融合,并着力保护古茶树资源。一方面,在主产地打造茶园经济,将茶叶种植、茶品加工和茶园旅游融为一体,同时积极弘扬茶文化,发展茶文化产业。另一方面,将古茶树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相结合,进行保护性采摘,打造高端产品。

(三)典型案例分析

1.湖北省咸丰县大力发展红茶产业化经营、打造产品品牌效应脱贫致富。咸丰县发展红茶产业扶贫的思路为“链条做长、龙头做强、品牌做响”。首先,通过前期大量的资金投入,建设起了完善的茶叶生产基地和加工体系;其次,通过提供资金、资源和政策支持,吸引了大批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入驻;最后,以高价值、品牌化为方向,大力包装品牌、宣传产品,着力打造红茶精品,提高市场知名度。

咸丰县红茶产业扶贫的经验需要充足的资金、清晰的顶层设计规划和丰富的社会资源作为依托,适合资金充足、社会资源丰富、基础条件较好的贫困县借鉴。

2.贵州省石阡县通过提升茶叶品质、依托茶文化进行宣传增收脱贫。石阡县发展红茶产业扶贫的思路为“保障产品品质、发挥自有优势”。首先,通过制定地方行业标准、开展茶叶绿色环保种植与病虫害生物防治保障茶叶品质。其次,引导企业建立行业工艺标准并研制红茶制品,提升产品质量与附加值。最后,依托当地历史悠久的茶文化,发展多种形式的茶叶文化产业,提升经营效益与市场知名度。

石阡县红茶产业扶贫的经验在前两种做法上更具有普适性,适合大多数地区借鉴;而第三种做法则适合具有独特茶业相关资源的贫困县学习。

四、红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面临风险

(一)主要问题

1.产业缺乏组织化,产品质量较低。我国红茶产业以分散生产经营为主,难以对茶农与小微企业进行有效监管;国内缺乏严格统一的质量标准,造成产品质量良莠不齐。我国红茶产品缺乏国际竞争力,限制了国际市场进一步拓展。

2.流通体系建设不健全,产销市场难以有效对接。红茶具有生产分散性与消费全国性的矛盾,产业缺乏市场组织化,各地红茶难以有效流通至全国市场。信息化建设缺位造成市场信息不对称,加剧了产销市场对接难度。我国茶业管理中存在部门交叉、地区标准不一的问题,进一步阻碍了流通效率。这些问题,一方面导致红茶流通和消费成本较高,在对外贸易中不具有价格优势;另一方面,也为人为投机炒作提供了空间。

3.产品“有类无品”,缺乏品牌效应。一方面,缺乏产业化经营导致我国红茶产业存在重生产、轻营销的特点;另一方面,传统饮茶文化因形式繁琐、寓意高雅不利于全民化的推广营销,造成我国红茶虽有名优茶种,但少有知名品牌。这进一步制约了我国红茶的国际竞争力,难以进入高利润的下游市场环节。

(二)风险分析

1.生产标准化水平较低,易导致茶树生长环境恶化。一方面,茶农在易过量使用化肥,或采用化学手段除草杀虫,导致土壤出现化学残留、重金属超标等问题,恶化茶树生长环境。另一方面,一些茶农还将茶树与其他林果作物套种,掠夺茶树生长空间、降低品质与产量。

2.内销市场接近饱和,易导致产品库存积压。一方面,我国茶饮消费种类愈发多元化,对红茶市场存在冲击;另一方面,品牌效应的缺乏使得新兴红茶产品缺乏市场认可度。因此,大量内销的红茶在产能稳步扩张的情况下易出现库存积压风险。

3.国际贸易出现质量壁垒,阻碍红茶出口。一方面,当前我国红茶质量标准与国际不接轨;另一方面,我国红茶产品质量相对较低。因此,面对我国红茶产业近年来的转型升级,国际主要红茶贸易国可能会采用贸易壁垒政策,特别是质量壁垒来抑制我国红茶出口贸易。

五、政策措施建议
(一)中央政府

中央政府主要起到统筹全局的作用。首先,应建立健全我国红茶行业标准规范,使其尽快与国际标准接轨。其次,可在税费、融资和贸易方面给予优质企业政策支持,提高其竞争力。最后,应牵头建立一个红茶产业信息平台,减轻市场信息不对称现象。

(二)地方政府

地方政府应做好政策落实与具体管理工作。首先,加强对红茶产业的监管力度,农业部门聚焦茶叶种植与加工,商业部门聚焦市场流通。其次,应推动当地茶园建设、茶叶加工等环节的标准化推广。最后,可通过政策优惠吸引龙头企业入驻,积极开展产业化经营。

(三)红茶经营企业

茶业企业侧重壮大自身实力。首先,配合地方政府积极开展产业化经营工作,与农户形成利益联结机制,给予农户农资、技术和就业方面的指导。其次,着力升级配套设施,充分利用国外先进资源。最后,重视红茶产品的市场营销,大力宣传产品品牌,增强市场知名度。

(四)茶叶行业协会

行业协会要充分发挥沟通纽带与行业代言人的担当。一方面,积极规劝企业遵守行业标准规范并承担社会责任。另一方面,协助政府开展各色茶事活动,并积极推动国际间的茶业经济互动、茶文化交流活动,扩大我国红茶业的影响力。

来源:中国农业农村市场信息,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安吉白茶平台

GMT+8, 2024-11-25 10:13 , Processed in 0.202973 second(s), 14 queries .

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谢谢。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