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给留学产业留下深刻影响。无论是处在申请季的学生,还是即将毕业回国的准毕业生,尽可能按期完成求学计划成为每个人关注的焦点。据北京商报记者观察发现,近日多家留学与人才产业相关机构纷纷出台报告显示,留学生归国潮仍在持续,而海归人才的求职之路也在面临新的挑战。
求职流程“步步紧追”
“我原本的计划是去年暑假回国,找一份与之后工作相关的实习工作,这样对以后的求职会比较有帮助。”刚刚毕业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的硕士留学生王婷(化名)告诉记者,受到政策和局势的影响,原本的实习计划无奈被搁置。“求职的过程中我咨询了同专业的学姐,学姐告诉我,她为了求职在国内和学校往返大概有三四次。”在疫情与政策的影响下,王婷如果继续采取学姐这样的方式求职,显然已经不太可能。
值得庆幸的是,受到疫情影响,许多用人单位的招聘流程也进行了相关调整,部分笔面试转换为线上形式。2020年8月,王婷在线上参加了国内某银行的笔试,随后开始着手准备回国。“下飞机隔离的第二天,我就开始线上面试;结束隔离的第二天,就去当地线下面试了。”王婷回想起当初的求职历程说,“每一步都赶得很紧,但幸好每一步都赶上了。”。
此外,王婷在求职中也发现,不同用人单位对留学生的态度差别很大。“像一些银行会更青睐于国内的研究生,海归留学生在外企的认可度会更高一些。”求职过程中,经济学专业毕业的王婷投递过投行、会计事务所、银行等多类企业。目前,她已成功拿到南方某银行的offer,正在准备入职培训的相关工作。从投递简历到拿offer,花费了不到3个月的时间。“相比较看,银行的招聘流程还是比较快的,我身边有投递外企岗位的朋友,现在还在等面试通知。”
信息不对称仍是痛点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海归留学生的身份是很多家长和学生心中的“金字招牌”。但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系建设的步伐加快,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海外人才的吸引力也在加大。据2020年底教育部官方数据统计,2019年度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70.35万人,较上一年度增长6.25%;各类留学回国人员总数为58.03万人,增速达到11.73%。1978年至2019年度,各类出国留学人员累计达656.06万人,其中423.17万人在完成学业后选择回国发展,占已完成学业群体的86.28%。
实际上,据智联招聘于1月7日发布的《2020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显示,2020年在国内求职的海归人数同比增长了33.9%,其中,留美学生归国发展期望最迫切,2020年回国求职人数同比增长了86.8%。从学历分布角度来看,硕士是向国内求职海归的中坚力量,在2019年占整体的70.7%,2020年则扩张至72.4%。
智联招聘在报告中进一步指出,海归人才在求职的过程中,不熟悉国内的求职市场和政策,这也成为许多留学生求职过程中的阻力所在,就业信息的不对称让留学生群体处在了相对被动的位置,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在国内的发展计划。无论是对相关就业服务机构还是招聘企业,完善海归人才服务机制、构建海归与国内市场信息沟通体系将有助于打破海归的“就业信息不对称”。
理工科海归人才就业机会多
已经回国的留学生度过了难忘的2020年,计划留学的学生也或多或少遇到了各种挑战。“留学生在去年受到疫情、政策方面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首先是国际航班现在受到限制,学生出国的难度和成本都加大,其次现在政策方面,很多学校以及国内的政策,都开始承认学生国内网课的学习,这就导致有部分同学整个留学经历都在国内完成,来满足学历提升的需求。”北京骏驰华宇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于学亮在接受采访时表示,2020年有留学生转向了国内网课,也有留学生转向考研,真正出去的人非常少。“我们去年给本科生做的留学项目或者留学辅助工作,最后只有三分之一的人申请上学校,剩下的三分之二在最后放弃了留学。”
在非常态冲击之后,留学市场何时回暖?1月9日,启德教育发布了《中国留学市场2020年盘点与2021年展望》(以下简称《盘点》),《盘点》指出,2020年,低龄留学生人数下降明显,但本、硕阶段计划留学人群所受的影响主要还是体现在时间安排方面。同时,在国家选择上,2020年英国也毫无争议地成为中国留学生目的地“首选”。于学亮也表示,“在往年1一月初的时候,很多英国大学专业的申请名额都不会满,但是今年有不少大学开始联系我们说,很多大学部分专业的申请已经爆满了。”。
启德教育留学事业部副总裁郭蓓对于留学市场的复苏充满了乐观情绪:“:随着疫苗研发不断取得新进展,多国启动大规模疫苗接种计划,国与国之间正在恢复开放、互信、合作的国际关系,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下,留学市场的复苏指日可待。考虑到国内就业与考研的压力,不少大学生以及在职人士,仍将出国读研提升学历背景与求职竞争力视为重要的人生规划,随着大环境的改善,出国读研或将出现反弹。”
此外,根据《盘点》中的预测,在“双循环”背景下,中国不仅计划加大芯片投资力度,还将增加对其他高端制造产品的投资,包括 5G、大数据、人工智能、新能源、生物医药等。这些行业也被视作黄金赛道,具有跑道长、天花板高、符合长期趋势的属性,随着行业市场的规模持续增长,海归人才的需求量也将进一步提高,理工科人才无疑是这些新兴产业最渴求的财富基石。北京商报记者 程铭劼 赵博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