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笔者以中国工程院“生态文明建设重大战略问题研究课题组”成员身份到浙江湖州调研考察,湖州在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旅游方面的成功经验令人振奋,对推进忻州美丽乡村建设和发展乡村旅游具有很好的学习和借鉴意义。 一、湖州的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完美互动 核心是以建设美丽乡村为载体,将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完美互动,逐步形成了以“洋家乐”带动的“洋式+中式”模式、以旅游景区带动的“景区+农家”模式、以美丽乡村带动的“生态+文化”模式、以休闲农庄带动的“农庄+游购”乡村旅游发展“四大模式”。 重点是围绕“六化”。即乡村旅游环境生态化、乡村旅游业态多元化、乡村旅游布局景区化、乡村旅游经营专业化、乡村旅游服务现代化、乡村旅游发展民生化。 二、湖州的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旅游已经成为全国范例 湖州的乡村旅游发展已经成为我国旅游业,特别是乡村旅游发展的成功范例。纵观湖州乡村旅游发展,可以简单分为“农家乐、乡村游、乡村度假、乡村生活”四个阶段。特别是湖州将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完美互动形成的乡村度假新模式,其影响并不局限于旅游发展,还是乡村旅游创新发展的典范,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典。如,安吉县以大景区理念建设美丽乡村,依托竹文化、茶文化等地域特色文化,借助吴昌硕等名人文化资源,建成安吉(中国)生态博物馆及地域文化展示馆39个,推出安吉竹叶龙等一批文化游精品产品,创建高家堂、郎村等14个不同定位和经营模式的乡村旅游示范村,高家堂、尚书圩、横山坞等3个村相继成为3A级景区。 这种模式以安吉县最为典型,而且形成了安吉黄浦江源乡村旅游集聚示范区和安吉大竹海乡村旅游集聚示范区两大乡村旅游集聚示范区。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安吉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论。2015年,湖州市共接待国内游客7000.24万人次,实现旅游经济总收入700.0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72%和39.10%,均居全省前列。 总之,湖州乡村旅游发展找准了主要客源地,根据客源地游客的需求爱好,打造完美的休闲度假目的地,有效实现了区域对接,走出了客源地与目的地的最佳组合,以及区域联合发展的新道路,体现了浙江部署、百姓期待、湖州实践的立体结合,是多层战略集成创新的典型,是乡村旅游探索创新发展的样板。 三、借鉴湖州经验发展忻州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旅游的几点建议 湖州与忻州一南一北,相距千里,虽资源禀赋不同,人文环境有差异,但其成功经验仍值得我们借鉴。 (一)以优秀传统文化为背景,拓展乡村旅游大市场。我市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是四大佛教名山之首,有“金五台”之称,享誉世界。 据说,芦芽山是毗卢遮那佛的道场,代县的白人岩是净土始祖慧远法师的道场,温泉顿村是青主居士傅山的故里,佛教文化遍洒民间,通过挖掘整理,对庙宇、古建村落、民间文化进行保护,开发人文景观,进而形成以乡村风光为外在、以传承地方文化为内涵的独特风格,突出养心养生,兼顾养眼养身,建设养生养心馆、禅文化体验基地等,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在具体的规划建设中,要善于利用乡村的“老气”和“土气”,善于开发深山里的“静气”“凉气”。要注重特色,打造名牌,树立“心中的山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让忻州成为人人向往的地方——心灵之舟,打造新的客源地,拓展旅游大市场。 (二)以特色产品艺术为介质,开发乡村旅游新产业。围绕体验性、参与性和互动性等,完善旅游要素,加强乡村旅游产品开发。充分发挥我市特色农业、交通区位优势,打造统一诚信“农产品”品牌,如有机瓜菜、杂粮产品、原生态畜禽产品等。紧紧围绕环北京地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机遇,提供安全食品。旅游部门围绕历史文化名镇、特色景观旅游名镇等资源,打造观光度假型旅游小镇,如奇村、顿村温泉度假村,定襄县凤凰山;围绕山水风光和田园生态,打造休闲观光和养生写生型特色旅游村;围绕果蔬、甜瓜、草莓、苹果、梨杏采摘、点种、耕耙等农事活动,打造农事农趣体验型特色旅游村;围绕晋剧、北路梆子、神池道情、二人台、社火、庙会、灯会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打造民俗文化体验型特色旅游村;围绕绘画、根雕、泥塑、剪纸、木雕、石刻、铸造等民间手工艺文化资源,打造购物体验观光型特色旅游村,满足不同层次的旅游市场需求,推动文旅产业发展。 (三)以多种产业融合为原则,完善乡村旅游新体系。乡村镇要结合自身实际,突出资源特色,以区域旅游产品打造、线路整合、设施完善为重点,编制本地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实现一产三产融合发展。在恪守规划的前提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把乡村旅游纳入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宏大构架中,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良好条件。 积极推进“互联网+乡村旅游”,完善乡村旅游公共服务体系。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手段,推进乡村旅游智能化,逐步建设乡村旅游网、公共信息服务云平台、公共信息数据库及电子商务系统。鼓励休闲农庄、农家宾馆、饭店开通无线宽带网,为游客提供乡村旅游产品和餐饮、住宿、购物、娱乐等网上预订、支付、电子认证等服务。有条件的地方要将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向乡村旅游目的地延伸、覆盖。逐步形成科学、合理、安全、平衡、共享的乡村旅游新体系。 (四)以宣传营销引进为手段,培育乡村旅游新经济。加大宣传营销力度,做到旅游与经济的深度融合。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网络、自媒体等媒介,开设专版和专栏,增加乡村旅游的宣传力度和曝光度。逢节假日、周末等时段来临之前,要在重要客源地和机场、车站、商场以及其他人群密集的地方,开展宣传营销。每个区域内的乡村旅游要有一个整体的形象定位,如凤凰山就以举办各种“文化活动”为突破口,取得了很好的宣传效果。在一些新的传播方式和媒介的应用上要敢于大胆应用和尝试,让游客在文化上形成交流和共鸣,成为宣传忻州的文化载体,成为联系游客感情的信物,成为游客与他人分享旅游快乐和精神收获的“传感器”,促进形成“农业+旅游+互联网”的经济新模式。 (五)以脱贫全面小康为目标,建成美丽忻州新家园。紧紧围绕“1661”发展战略,结合“三区联动”、“五城联创”,围绕“美丽”和“乡村”两个概念做文章。引进高端人才,进行顶层设计,做好长远规划,放大经济空间。根据村庄的自然禀赋、资源条件和区位特点,尊重自然美、侧重现代美、注重个性美、构建整体美,还原乡村的风貌、乡村的环境、乡村的特色,打造有味道、有品位、有特色的美丽乡村,实现城乡一体、农旅融合发展,使美丽乡村成为“农民的家园、市民的公园、游客的乐园”,使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建成美丽忻州,实现忻州振兴崛起。 2016年8月9日,忻州市召开财政奖补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推进会暨2016年竞争立项评审会,创新财政资金分配方式。省财政厅领导高度重视,全程参与并现场指导,市直农口部门领导及14个县(市、区)政府领导、财政等项目负责人参与了公开竞争立项。整个过程在阳光下运行,经专家现场打分,公证处现场公证,最后评出忻府区、岢岚县为2016年度项目试点县,各获得省财政奖补资金1000万元。8月13日,山西电视台新闻联播对这一做法进行了报道。这标志着忻州的美丽乡村建设正在大步推进。 |
GMT+8, 2024-11-25 01:00 , Processed in 0.164445 second(s), 14 queries .
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