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吉白茶平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安吉白茶平台 首页 白茶产品 查看内容

枝头谁借和阗玉 ——访徽州白茶

2018-2-9 07:07| 发布者: admin| 查看: 221| 评论: 0

摘要: 闻道江南草木嘉,更有新芽发。奇珍天遣,云林深处,独占风华。枝头谁借和阗玉,昔入帝王家。断桥烟雨,风荷亭榭,碧水白茶。——(调寄秋波媚)这是十几年前我为安吉白茶填的一首词。初见安吉白茶,惊艳于她的妩媚, ...

闻道江南草木嘉,更有新芽发。奇珍天遣,云林深处,独占风华。      

    枝头谁借和阗玉,昔入帝王家。断桥烟雨,风荷亭榭,碧水白茶。          

                                        ——(调寄秋波媚)

这是十几年前我为安吉白茶填的一首词。初见安吉白茶,惊艳于她的妩媚, 玉白色叶片,碧绿叶脉,莹薄玉润风华绝代,真是夺天地造化之灵物。

枝头谁借和阗玉 <wbr>——访徽州白茶 

                                 安吉白茶

    十几年前,知道安吉白茶的人并不太多,知道它名为白茶实属绿茶的人更少,所以一到京城它便以极高的价格引起了品茶者的关注。于是人们开始追寻它的传承,发现它虽极罕见,却是历史悠久。

    安吉白茶准确的称呼应是安吉白叶茶,是植物白化之后形成的产物。植物的白化现象历来罕见,偶有出现必作灵物瑞兆得到重视。《史记·周本纪》:“武王渡河,中流,白鱼跃入王舟中,武王俯取以祭……诸侯皆曰:‘纣可伐矣。’” 佛教有白雀与白猿听经的故事

    枝头谁借和阗玉 <wbr>——访徽州白茶

                                    《大观茶论》

    《茶经》七之事中记载:“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这是白茶的名字最早出现在典籍中。因其罕见且无法种植,所以,当北宋御茶苑进贡了福建北苑正山中所产野生白叶茶饼时,徽宗大喜,并在《大观茶论》中写道:“白茶自为一种,与常茶不同,其条敷阐,其叶莹薄。崖林之间,偶然生出,虽非人力所可致。有者不过四、五家,生者不过一、二株,所造止于二、三胯而已芽英不多,尤难蒸培,汤火一失,则已变而为常品。须制造精微,运度得宜,则表里昭彻,如玉之在璞,它无与伦也;浅焙亦有之,但品不及。”此后,关于白茶的记载罕见。     

北宋徽宗皇帝赵佶,是个骄奢淫逸的亡国之君,却不是蠢笨之材,虽无治国的本事,但在艺术领域里样样精通。徽宗还是个茶道高手,他著述的《大观茶论》至今仍是学茶人案头必备书。

    上世纪70年代,在中国竹乡安吉县天荒坪海拔800多米的深山发现了一蓬树龄逾百年的再生型古白叶茶树,经专家论证,此茶既是《大观茶论》中提到的白茶,后被称为“白茶祖在地方政府的保护和积极推动下,这棵珍贵的白茶树得以保存,1998年改名为“安吉白茶”。

    安吉白茶是茶树的温度敏感型突变体,是通过基因突变产生的一个新的茶树变种。安吉白茶每年春季从茶树上长出的新芽嫩叶,随着季节和气温的变化,颜色由嫩黄色逐渐变成玉白色,叶脉呈翠绿色,其幼嫩的新梢似朵朵初开的玉兰,十分奇特。通常春茶1芽2叶期为盛白期,盛白期过后,叶色又逐渐由玉白色转变为淡绿色;最后成熟的老叶和夏秋季长出的芽叶成浅绿色。安吉白茶成品为一芽两叶初展,氨基酸含量高达7%,比其他绿茶高出2-3倍,而茶多酚含量又较低,故茶汤滋味鲜醇柔和,是绿茶中的奇葩

枝头谁借和阗玉 <wbr>——访徽州白茶 

                   安吉白茶

    客观的说,安吉白茶虽是《大观茶论》中提到的白叶茶,但与宋徽宗喝到的白叶茶相比还是差了不少。徽宗是把茶分为正焙、浅焙和外焙的,很明显,安吉白茶属于外焙之物,绝非上品,虽然如此,我们已经喝到极好的茶品了。

    它曾被认为是目前我国唯一的省级地方珍稀白茶品种,其实并不尽然,不提历史上曾多有记载,就是现在也不止一地出现,今年安徽访茶就看到了这一珍稀品种——野生白叶茶树。令我欣喜的是居然一下看到了十八棵,其中有三棵树的白化程度达到极致,叶片叶脉俱白。发现这些茶树的地方在歙县,那座山叫蜈蚣岭。

蜈蚣岭之名我最早是从《水浒传》中看到的:

“当晚武行者离了大树十字坡便落路走。此时是十月间天气,日正短,转眼便晚了。约行不到五十里,早望见一座高岭。武行者趁着月明,一步步上岭来,料道只是初更天色。武行者立在岭头上看时,见月从东边上来,照得岭上草木光辉。”——《第三十回 张都监血溅鸳鸯楼 武行者夜走蜈蚣岭
  武松在这里怒杀了飞天蜈蚣王道人。这一回写得很精彩,从而只要见到“蜈蚣岭”三个字,我就自然会联想到这个故事。当然,这次发现野生白茶的蜈蚣岭并不是小说里的蜈蚣岭。

今年安徽访茶第一站就是去看白茶。出黄山市区奔歙县,穿城而过,进璜田乡。车在群山中蜿蜒而行,一个多小时后,离开公路,在崎岖的山路上前进。山路愈来愈窄,风景渐渐秀美起来。终于眼前出现一片陡峭的岩壁,“蜈蚣岭”三个字突兀地闯进眼帘,车停到岩壁下,目的地到了。

枝头谁借和阗玉 <wbr>——访徽州白茶 

                    蜈蚣岭

蜈蚣岭村是个不大的山村,曾有一个很美的名字——仙源,据说古有修仙成功者,故有此名。然而真正让蜈蚣岭有些名气的却是保存至今的层层梯田。1964年蜈蚣岭人民响应“农业学大寨”的号召,利用十年的时间建成石梯茶园800余亩。层层梯田不仅改善了农民的生活,还具有较强的审美价值,现在已成为受保护的文化遗产。除了梯田,村委会的办公地也仍留着文革遗风,站在台上可以悬想起生产队里开大会的场景。

枝头谁借和阗玉 <wbr>——访徽州白茶 

               旧时的会场

蜈蚣岭大山深处零星散布着一些品质极佳的野生白化茶树,当地茶农采制储为药用,多治肠胃不和、脾胃失调。外人不知,故不见重于世。这些年随着“安吉白茶”名满天下,当地人对白茶也重视起来,并引进了安吉白茶树种,但仍没重视本地野生白茶。  

三年前,来自淮北的刘平开始发掘本地的白茶资源,先后搜寻到18棵白茶母树。这些白茶树的发现引起了国内专家的重视,中国茶叶协会原理事长程启坤将其命名为“徽州白茶”。并欣然题词:“徽州白茶,稀有珍贵,叶白味鲜,品质超群”。安徽省农业大学教授王镇恒评价:“蜈蚣岭村,稀有茶树,芽叶玉白,嫩香味爽,健身观赏,茗中珍品。”

枝头谁借和阗玉 <wbr>——访徽州白茶 

                     徽州白茶树

与十几年前探访安吉天荒坪一样,我带着几分欣喜与期盼,走过一段山路,终于见到了被保护起来的十八颗野生白茶树。在一片绿色中,这一树的玉白色给人一种不真实的美,同行的人一片惊叹。

沿山路继续上行,进入了白云深处的山村。温润的空气,满目的新绿,质朴的山民,与散布在山间的白茶树,构成一幅完美和谐的画面。

枝头谁借和阗玉 <wbr>——访徽州白茶 

                                 山村如画

漫步在茶山,与茶农们聊着今年的收成,得知引种新白茶种后,茶农收入翻了好几倍。看着他们开心的笑容,我心中涌起一股暖流,真心地为他们高兴。没有这些最基层的茶农,我们的茶文化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有他们得到实在的收入,做出上好的茶品,我们才有了无尽的源泉。

下山时,一批新的来访者刚到,寂静的山村又热闹起来。看到来客中有人随手丢下废弃物,我心中升起了一丝忧虑,没有外界认可,好茶无法发展;被外界认可的程度高了,往往在环境与与心灵上都会受到污染。古人曾慨曰:“不得春风花不开,花开又被风吹落”,信然。唯希望眼前这块净土能够保持得长久一些,亦如这枝头的冰清玉洁。正是:

        卓然独秀云深处,避世绝尘意自清。

        却为悲心悯众苦,几回摇曳晚风中。

        

 

                             京华闲人于京华三韵轩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安吉白茶平台

GMT+8, 2024-11-24 19:47 , Processed in 0.211299 second(s), 14 queries .

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谢谢。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