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吉白茶平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78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峨眉茶道

[复制链接]

14

主题

0

好友

4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6-18 15:35:4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茶道中的峨眉派,始于公元845年间(唐宣宗在位),由峨眉山昌福禅师(今眉山人)创立,创编茶道律谱《峨眉茶道宗法清律》一书。到公元880年授僧人茶法62人,公元881年交由万年寺隆元法师主持茶道律规。隆元法师是一名峨眉山本地人,对茶的种植和制作都较为精通,通过他的努力,峨眉茶道又溶入了一些种茶法和制茶法,并获得大量的民间俗家弟子的支持和修习。我们后来的当代人,大多都知道峨眉山历代高僧几乎都会种茶制茶,著名的中国名茶“竹叶青”、“峨眉雪芽”、“峨眉白芽”、“妙品”等,就是峨眉山历代高僧自种自制的极品绿茶之系列产品。
  公元952年秋,隆元法师圆寂,其俗家玄徒多达200余人,纷纷前往参拜逝容,据《单灵名谱》一书载,这是唐朝时期俗家弟子对名僧最多的一次逝容参拜典礼。公元953年,峨眉茶道改由新到峨眉山皈依佛门的长安儒生能明和尚主持,同一时期还有大中律僧和隆达大师习茶授僧,但因佛事过多,终没长久下去。能明和尚在修佛之余,采用他对儒家学派的理解,首次将峨眉茶道的年历按儒家史记方式编写整理出来,用于传承记录峨眉茶道的历代承载人和一些重大茶道事件,名为《峨眉茶法法历》。能明和尚于公元995年获谥号能明法师,时年72岁。公元1016年,仁空法师和圣云禅师两人共同从能明法师手中接过峨眉茶道的主修权,大力提倡全山僧众修习茶法,便于佛教内修,对参禅者大有益处。这一时期应为峨眉山茶法活动最为兴隆的时期,有关峨眉山史册的书籍多有记载。
  公元1071年圣云禅师圆寂,为峨眉茶道中人年岁最高者,享年119岁。公元1080年,峨眉山圣水阁果悟大师接手峨眉茶道。果悟大师原本为峨眉山佛家土建方面的专职僧人,对峨眉山水土十分了解,著名的养生玉液泉就是由果悟大师发掘出来的,后来著名的大词家苏东坡、黄庭坚等名人均在此落下墨宝。峨眉茶道在果悟大师时期进入了一个低潮期,加之峨眉山各门宗法林立,佛教门生从南北二宗分为更细的八宗佛教门派。各个山地都成了争夺范围。峨眉茶道修习者随之减少,果悟大师为峨眉茶道第二位广收俗家弟子学习茶道的主持者,并随俗家弟子前往峨眉山白龙洞(今峨眉山白龙寺院一带)考察地形,最后在这一地区开荒种茶达600余亩,至今这一地区仍是我国唯一最有发言权的正宗“峨眉山茶”主产地,别的地方十有八九为假冒伪劣。
  在果悟大师的努力下,峨眉茶道虽然有所发展,但很难向前推进,佛教僧众大多以习武诵经为主。直到公元1140年,才由武僧果德律僧接手峨眉茶道,还不到22岁的果德无从修习茶法,平常做点记录算是完成任务,他对果悟大师的授法难以达到静寂状态。但就是他这样一名武僧,却为峨眉茶道的发展起到了不可动摇的作用,因常年习武,养成了动的习惯,并时常拿起一些品茶器具以武术的方式比划起来。果悟大师见多识广,要求果德将其动作细化成一种规范的表现套路。公元1152年,一本完全有别于昌福禅师以求静为主的《峨眉茶道宗法清律》不一样的书,《茶之缘》诞生了。《茶之缘》以动为修习茶道,结合武术的很多章法,可看性增强,同时对静寂者提供了身心放松的条件。公元1179年,峨眉茶道授徒达400余人,分为动和静两种类别。以至于在果悟和果德圆寂后长达30年时间都是峨眉茶道的精神支柱,也因此而不用接班人人选,大多自然修习,形成一系列茶法形态。其中主要分为峨眉禅茶、峨眉儒茶、峨眉道茶、长壶茶道四组峨眉茶道的根本茶法。
  公元1222年,常申和尚接手峨眉茶道的事务,期间接待了无数从江南逃难到四川峨眉山的文人墨客。在品茗之余观赏峨眉茶道,这为当时元王朝政治打压下的九等人(文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佛家居士王道驹在其作品《言茶记》中收录了峨眉茶道的《茶之缘》全部内容。大词家吴文英虽然在峨眉山停留时间不到一年,但他任然在其词作《天道山月·登峨眉山怀旧》中写道“山月随风冷太白,峨眉茶法古来亲”。公元1260间,喇嘛教传入峨眉山,本土佛教受到很大的冲击,各路宗派相持自保。常申和尚年事已高,无力再为茶道布法,交由常玄师弟主持。常玄和尚本人几乎没有发展几名茶道授众,于1311年转交给常圆大师处理。因常圆大师身份威望很高,山上山下多有僧众朋友,峨眉茶道才得以再度升温。
  自1373年常圆大师圆寂后,峨眉茶道几乎就不需要专人主持服务了。在长达近三百年的岁月里,峨眉茶道已成为峨眉山众佛家人士生活的一个部分,而不是一门专门的法政,用以修习。凡有来客,大都自然而然地使用峨眉茶道的常规泡茶方法,接待访友。最为著名的是,神宗万历元年别传和尚进京受赐紫衣和纯金制万岁牌时,别传和尚就向神宗朱翊演绎了峨眉茶道,并回赠了朱翊皇帝峨眉山白芽茶叶,该茶叶就在当年被列入明朝贡茶册。别传和尚也因此获谥号“洪济禅师”,朱翊还亲笔提写了“圣积寺”牌匾,该匾于1797年间被夹江僧人盗走,放于夹江家中,后不知去向。《明史·列传》中载有明代多位吏使前往峨眉山封牌和赐寺院等记录,这个王朝,应该是峨眉山茶叶和峨眉派茶道最为辉煌的时代。
  康熙年间,峨眉山高僧元亨禅师受康熙帝赐“善觉寺”之匾时,正是元亨禅师对峨眉茶法最热心的时期。如果要说清朝时期的峨眉茶道传人或研究者,那一定是元亨禅师了。他在原茶法的基础上增加了问茶、坐思、听经和乐水四个茶法程序,用以串联整个峨眉茶道动和静的必由规律。公元1862年,峨眉山演有和尚在其散札《生录》中将元亨禅师的茶事茶法先后整理出了三篇茶法理论经训,分别为《参悟茶法》、《明悟茶法》、《缮悟茶法》。该经训于1864年被收录进《禅宗大典》全经的第331卷《六和经》中。1866年,演有和尚再次将峨眉茶道进行了一次最全面的年历推定,并将其编写到自己的《生录》中。
  公元1889年,峨眉山白龙洞俗家居士祥魁为专修茶法而来,于1898年对峨眉茶道各种程序修成,法正无误,并取得白龙寺主持政元大师许可,同意将峨眉茶道传出峨眉山之外设置布道场。从此峨眉茶道正式转由佛家以外的俗人建立起了分支。1940到1949间,中国佛教的前景难以定夺,多数僧众处于观望国事,无心修习佛法,修茶道就更不用提了。直到1968年,白龙寺高僧演哲大师因生性好茶,自接手峨眉茶道的主持事务后,更是总在空闲之余研修峨眉茶道,广为交友授徒,俗家弟子有宽明、宽治、宽云、宽轻、宽海等等,后多为茶道中高手。以至于因这些茶道中人再次授徒,并有了当前我国大名鼎鼎的峨眉派茶艺名师宏尘、宏玄、宏德、宏静等人问世。在峨眉山佛门中的宽灵法师、宏山大师都是演哲培养的习茶高手。
  随着时间的近程和历史的久远,加之历代僧人、居士对峨眉茶道以及《茶之缘》这组动态茶道的观点不一,因而在漫长的历史里也就出现了多重样本的茶法形式,纯粹的峨眉茶道茶法和演绎多有不太统一的一面。于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演哲大师带领其弟子宽轻和尚在峨眉山山上山下的各大藏经阁和实地溯古推今,寻幽访秘。在前贤的基础上发掘出更为系统的一组峨眉茶道(表演性),即峨眉禅茶、太极茶道、儒学茶艺、空中书法、峨眉道家茶道、龙凤茶艺六大篇章和问茶三式、茶缘十三式、龙凤十三式、日月三十三式、飞仙四十四式、朝圣五十五式、圣地六十六式、天地七十七式、太平八十八式、同宗九十九式、盛世一百零八,一共十一组。同时,又在演有和尚的《生录》年历上增补了三名峨眉茶道的传人名单。随之演哲大师将峨眉茶道提升为一个传统茶道流派,并取一总冠名“峨眉派”来一统峨眉茶道中的各种茶法。1985年,演哲大师亲笔提写“峨眉派”牌匾,作为传承唯一标识。
  演哲大师圆寂后,峨眉派的三大分支都因市场经济的冲击波而无法正常布道。于是在1996年夏天,宽轻和尚将整套峨眉派茶道法则交由其弟子金刚石来完成市场开发。至此,峨眉山的茶道之路正式终止,大步进入市场化。金刚石是学中文出身,三年时间内将峨眉派的各种思路和现有市场趋势作了对比,并作出了大范围调整。首先是将一切传统合法化,申请商标注册、知识产权保护、技术动作专利保护以及注册申办四川省峨眉派茶艺学校等。其次是对峨眉派商标注册名称作出变更,改为“巴蜀峨眉派”,实用名为“峨眉派”,表明专业指向和开发方向。第三是将原有茶道法则语言现代化、多样化。第四是表现方式为纯舞台化、生活化、实用化。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安吉白茶平台

GMT+8, 2024-5-21 02:22 , Processed in 0.236847 second(s), 21 queries .

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谢谢。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