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白牡丹和寿眉,常常被作为入门茶推荐给新茶友。
刚入门,可谓两眼一抹黑,对白茶一无所知,选择什么茶作为入门,格外重要。选对白茶,可帮助我们在短时间内快速喜欢白茶、喝懂白茶。
选择白牡丹和寿眉作为入门之选,原因再简单不过。
第一,二者香气突出,花香高扬
白牡丹也好,寿眉也罢,品质好的高山白茶,在传统工艺之下,萎凋、干燥方式得当,所得的白茶,花香或清雅、或甜蜜馥郁,如兰似桂,又似栀子花、非洲茉莉的香气。
这种高扬的香气,能让茶友对白茶一见钟情。
第二,二者价格实惠,作为入门正合适
当年的白牡丹与寿眉,价格不高,作为入门茶最为合适,一斤茶几百元,大部分人可消费得起。且用120毫升白瓷盖碗冲泡,一次只要投茶5克就行,一斤茶,能喝100次,比较经济实惠的选择。
有了这些优势的加持,使得入门茶友都知道白牡丹和寿眉的名号。
然,一件尴尬的事儿发生了,常有茶友会混淆白牡丹和寿眉,常常花了白牡丹的价格,却买到了寿眉。甚至,某些茶掌柜,自己也分不清寿眉和白牡丹。
大写的尴尬。
其实,要区分白牡丹和寿眉,非常简单,单从外观上就能实现。
(备注:本文提到的白牡丹和寿眉,均指春茶,秋茶不列入讨论范围)
《2》
要区分白牡丹与寿眉,请抓住外观上的特点。
第一,采摘标准不同
第二,芽头的肥壮程度
第三,叶片的大小
第四,芽叶之间的间距
第五,白毫数量的多少
下文,详细说说区分的要点,认真学会,再运用到实际中,轻松能辨别出二者的区别。
《3》
第一,采摘标准不同
根据最新国标规定,白牡丹,取茶树(如大白茶)嫩梢的一芽一叶或者一芽二叶为原料,经过萎凋和干燥制作而成。
寿眉,则是取用茶树(如大白茶)嫩梢的一芽三叶、四叶为原料经萎凋和干燥后而成。
故而,在白牡丹和寿眉外观同样完整的前提下,白牡丹一根芽头,搭配一~二片叶子,寿眉则是一根芽头,配上三~四片叶子。
但要具体区分二者,还要从芽头肥壮程度、叶片大小、白毫数量、叶片间距入手。
第二,芽头的肥壮程度
白牡丹的采摘期,比寿眉早,通常在清明节前后开始采摘,这时候茶树的芽头,还属于比较肥壮的状态,尤其是牡丹王,芽头要比尾针还肥壮。看起来,就像是一个胖头小子。
寿眉的采摘期,比白牡丹晚,生长期长一些,这时候,芽头渐渐张开来,成为了叶片。就好像剥洋葱,完整的洋葱,很大一颗,要是一层一层地剥开,体积就会越变越小。
故而,寿眉的芽头,通常比白牡丹要瘦小些。
白牡丹的芽头,像胖头陀;寿眉的芽头,像瘦头陀。若是二级寿眉的芽头,像牙签一样细小。
(具体时间,要根据当年天气状况而定,像今年立春时间早,白牡丹的采摘期比去年早,在三月底就已经开始进入白牡丹等级的采摘,寿眉则是在清明节后一两天开始采茶。)
第三,叶片的大小
采摘先后顺序的不同,让白牡丹和寿眉的叶片,有天壤之别。
同样是二级,白牡丹的叶片,狭长、细窄,似二月的柳叶;寿眉的叶片,较大一些。
叶片的大小,是由生长期决定的。
在采摘白牡丹时,气温还比较低,茶树生长速度比较慢,叶片发育也比较迟缓。等到采摘寿眉,气温变得更高,叶片发育速度快,叶片自然长得更大。
分别抓5克白牡丹和寿眉,至于120毫升白瓷盖碗中,就能明显发现不同。
白牡丹,差不多和碗口齐平。寿眉,则会冒出头来,高出碗口0.5~1厘米。
第四,芽叶(芽头和第一片叶子)之间的间距
另外,要辨别白牡丹和寿眉,还可以看芽头和第一片叶子之间的间距。
白牡丹的发育慢,芽头之间的距离比较短,如果是牡丹王等级,芽头和叶片之间的距离,约0.2厘米左右,一级白牡丹的芽叶距离,约0.5厘米,二级白牡丹的芽叶距离,稍微长一些。
寿眉采摘期,气温升高,茶树猛长个,一夜长高,芽头和第一片叶子之间的距离,会更长些。如一级春寿眉,芽叶之间的距离,约0.5厘米左右。寿眉,看着就像一米八的高个,拥有大长腿。
第五,白毫数量的多少。
白毫,是白茶的一个基本特征,加上白茶制作时,不揉捻,不炒青,不会破坏白茶的数量,故而白毫也得以完整保留下来。
白毫,它有个特性,会随着生长期慢慢脱落,温度越高,白毫数量也会逐渐变少。
在白茶里,按白毫数量多少排序,有这样的关系:白毫银针>白牡丹>寿眉。
辨别白牡丹和寿眉,同样可看白毫数量。
看白毫,主要看两个部位。
1、芽头
2、叶背
白牡丹叶背的白毫,数量多,看起来颜色更白。而寿眉的叶背,白毫数量不及白牡丹多。
这就是为什么白牡丹看起来,颜色会更白,而寿眉的白色并不明显。
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二者的区别。
《3》
白牡丹和寿眉,差别不止一点点。
从采摘标准、芽头肥壮程度、叶片大小、白毫数量、芽叶间距,每个细节都透露出——白牡丹、寿眉,我们不一样!
只要我们认准白茶的特点,再也不会混淆二者。
白牡丹,体型娇小;寿眉,身型较大。
只有不了解二者特性的人,才会出现错把寿眉当成白牡丹的尴尬。
欢迎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或者直接手机端点击下方的“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