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吉白茶平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6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茶的多种称谓盘点

[复制链接]

6669

主题

0

好友

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3-5 06:31:3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茶的多种称谓盘点
2021年3月04日 10:50
0条评论

在唐以前,茶已经有许多称呼。除了陆羽在《茶经》中提及的“荼、茶”外,在古文献中常提到的还有以下几种别称。



《晏子春秋》说,晏婴任齐景公国相时,吃糙米饭,三、五样荤食及茗和蔬菜。《神农食经》:“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说文解字》(新附字):“茗,茶芽也。”《桐君录》:“酉阳、武昌、晋陵皆出好茗,东巴别有真香茗,煎饮令人不眠。”如今,茗作为茶的雅称,常为文人学士所用。

  
唐代怀素草书“茗”字(《苦笋贴》局部)



《尔雅·释木》称:“槚,苦荼。”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和晋郭璞《尔雅注》都作了专门的注释。这是茶的可靠记载。

  
《说文解字》中的“荼”、“茗”



西汉司马相如的《凡将篇》,是将茶列为药物的最早文字记载,称之为“荈诧”。三国魏张楫的《杂字》:“荈,茗之别名也。”晋代陈寿的《三国志》记载吴王孙皓为韦曜密赐“茶荈”以当酒。晋代孙楚的《出歌》“姜桂茶荈出巴蜀。”又如杜育的《荈赋》,南朝宋山谦之的《吴兴记》也将茶称之为“荈”。而《魏王花木志》还进一步提及:“其老叶谓之荈,细叶谓之茗。”



唐代陆羽《茶经》:“扬执戟云,蜀西南人谓茶曰蔎”是指汉代扬雄在《方言》中说茶曰蔎。扬雄曾任“执戟郎”,故称“扬执戟”。

水厄

北魏杨衒之的《洛阳伽蓝记》载:“魏彭城王勰见刘镐慕王肃之风,专习茗饮,谓镐曰:卿好苍头水厄,不好王侯八珍,如海上有逐臭之夫,里内有效颦之妇。”唐代温庭筠的《采延录》云:“晋时王濛好茶……濛必云:今日有水厄。”表明在两晋南北朝时,“水厄”是茶的代名词。

皋芦、瓜芦

东晋裴渊的《广州记》云:“酉平县出皋芦,茗之别名,叶大而涩,南人以为饮。”唐代虞世南的《北堂书钞》和陈藏器的《本草拾遗》中,也有此记述。《辞源》称:“皋芦系本名,叶大,味苦涩,似而非,南越难致,煎此代饮。”因此,对“皋芦”一词看法不一,多数人认为指的是茶,少数人认为是指代茶植物。

也有将茶称为“瓜芦”的。东汉《桐君录》称:“南方有瓜芦木,亦似茗,至苦涩,取为屑茶饮,亦通夜不眠。”南朝宋陶弘景的《苦菜注》、南朝陈沈怀远的《南越志》亦有同样记载。

此外,茶还有许多别称,如:

不夜侯:晋代张华的《博物志》称:“饮真茶,令人少眠,故茶美称不夜侯,美其功也。”胡娇的《飞龙涧饮茶》诗:“破睡须封不夜侯。”

清友:宋苏易简的《文房四谱》云:“叶嘉字清友,号玉川先生。清友谓茶也。”姚合的《品茗词》亦曰:“竹里延清友,迎风坐夕阳。”

余甘氏:宋李郛的《纬文锁语》载:“世称橄榄为余甘子,亦称茶为余甘子,因易一字,改称茶为余甘氏,免含混故也。”此外,还有将茶称之为“酪奴”“森伯”“涤烦子”的。

(选自《茶文化概论》,姚国坤著,浙江摄影出版社出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安吉白茶平台

GMT+8, 2024-11-1 10:29 , Processed in 0.298927 second(s), 20 queries .

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谢谢。

 

回顶部